民说要找保姆的时候,崔道逸心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喜梅毕竟是工厂的工人,工厂再不景气,大家也都做着厂里起死回生的梦。
崔道逸旁敲侧击了一下,没想到这姑娘欣然同意。
“你们平常啥要求?”喜梅犹豫着问道。
“没什么要求,帮我母亲带带孩子,陪着她聊聊天做做饭就行。”刘一民笑着说道。
喜梅再次问道:“您母亲多大?”
“哈哈哈,还没六十,放心吧,不需要你喂饭啥的。”刘一民再次说道。
刘一民给喜梅的工钱是一个月一百八十块钱,旁边的崔道逸听到眼都亮了:“一民,你缺男保姆吗?”
喜梅听到这话差点以为崔道逸要来抢工作,心猛地紧了一下。她父母现在都退休了,物价涨的快,厂里又没钱,就等着她吃饭呢。
一百八十块钱比效益好的单位工资还高,能给她解决极大的生活难题。
刘一民带喜梅回到四合院,杨秀云看到刘一民忽然带个女孩子回来,疑惑地问道:“一民,这是谁?”
“娘,这是喜梅!”
“喜梅是谁?”
“我给咱们院子找的保姆。”
“保姆,不是说不找保姆吗?哎呀,一民,咱们找人伺候咱们像啥,这不相当于咱大队韩姓财主家的老妈子嘛!”
喜梅怕干不成,机灵地插嘴道:“大娘,我愿意,很多首长家都有保姆,这跟地主家的丫鬟不一样,我是拿工资自愿的。”
“豫省的?”杨秀云问道。
“老家嵩县的,咱们算老乡。”
杨秀云说道:“可我们家不是首长。”
刘一民将杨秀云拉到一边劝道:“娘,你一个人在家也累,有个人帮你也挺好,还能说说话。我过两天又要出差了,你一个人带俩孩子在家我不放心。”
“咱这不是剥削人姑娘吗?”
“娘,咱们不像地主老财那样凶狠不就行了,当成咱家里的一员,好好待人家,这就不是剥削了!”
刘一民讲了一会儿,杨秀云还在犯嘀咕,刘一民笑道:“工资我可都给过了,你不让人当保姆,工资可是不退的。”
就这样,喜梅才顺利的进了四合院。刘一民给她找了一个房间,就住在杨秀云隔壁,方便照顾孩子。
“院里也没啥规矩,平常客人比较多,要是有人来了,对客人态度好点。”
“好,我明白,跟亲戚来我家一个道理。”喜梅说道。
看完房间、记住地址之后,喜梅先走了,跟家里交代好之后,明天正式上班。
朱霖回来后,杨秀云给朱霖讲了讲刘一民找保姆的事情。
朱霖笑道:“娘,早应该找了,我要是在家带两个孩子,肯定是带不了的。还是您,一个人将两个小家伙带的生龙活虎的。”
朱霖一番话,让杨秀云乐的合不拢嘴,忙说这里面不只是她一个人的功劳。
刘一民悄悄的冲朱霖竖上一个大拇指,朱霖扬了扬眉毛,死死地咬着嘴角,强忍着笑意。
第二天,喜梅一大早就过来了,不过看她的样子,昨晚没怎么睡好。昨晚回到家,父母一听当保姆就炸了,争论了一晚上,能睡好才怪了。
第一天下班回家,刘一民看着杨秀云和喜梅笑呵呵的样子,看来第一天相处的还不错。
刚开始喜梅到家里,刘一民和朱霖两人也都觉得有点别扭,适应了几天就好多了。
9月20号,刘一民坐上飞机飞往了郑州。机场门口,郑大中文系派来的车已经在等着了。
刘一民第一次来,郑大中文系主任张静亲自过来迎接。
“刘教授!”张静教授看到刘一民后,立即招手示意。
“张教授,您还亲自来了?”
“应该的,应该的。”
刘一民上车后,一直观察着郑州,郑州两旁高大的梧桐树叶开始逐渐变黄。
张静给刘一民介绍着郑州的风景:“那边一条街从头到尾都是绵厂,一厂到六厂,路就叫棉纺路,绵厂是郑州的经济命脉啊!”
安排好住宿的地方后,张静邀请刘一民参观了一下郑大的校区。校区里面也都是梧桐树,高大的梧桐树显得校园清幽之极。
“这就是咱们中文系。”张静邀请刘一民走了进去,在这里见到了燕大讲师温儒敏。
“刘教授!”
“温老师,在这里讲课怎么样?”
“很好,郑大的教授们都非常支持。学生们听说你要来,一个劲儿的问我呢。”
温儒敏每个月会来讲三节课,每节课的课时费则是二十块钱,相当于每月能多赚六十块。
对于一个讲师而言,这已经足够好了。
“温老师讲的课也深受学生欢迎,不愧是燕大培养出来的。我们两家单位中文系的差距,从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上,就能看出来。”
刘一民参观了一遍后,到会议室跟郑大中文系的教授共同聊了约半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