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3章 《血战台儿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是自己欺负别人或者独立的时候,通过追溯荣光来提升民族荣耀感。

    喜欢大赢特赢的印度,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看着感伤的一众教授,刘一民将穆拉土带到了自己的独立办公室。

    听到穆拉土学习的是哲学后,刘一民询问道:“你怎么不学习国际政治?”

    “我以前就是哲学系的学生,还没想过政治这件事情。”穆拉土愕然片刻后解释道。

    刘一民说道:“我看你刚才也有一番雄心壮志,你要是想实现你的目标,不学习政治可不行。”

    “刘,我会考虑一下的。”穆拉土认真地说道。

    接着穆拉土又谈到刘一民以前成立的外研所,自从毕业后,外研所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穆拉土想再次组织起来,谈论文化交流和合作,另外探讨一下第三世界的国家应该如何发展。

    “你可以重新组织起来嘛,我将副社长的位置传给你。”刘一民笑道。

    外研社没选择第二任副社长是因为刘一民不知道交给谁,万一交错了人,本来是研究中国文化的,结果成了学习西方文化的社群了。

    听到刘一民的话,穆拉土兴趣十足,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放心吧,我一定能做好的。”穆拉土保证道。

    讲完这件事情,穆拉土谈论起刘一民的《宠儿》,认为这部比《绿皮书》更好的写出了黑人在美国所遭受的苦难。

    “我听说《宠儿》要排成话剧了,到时候我一定要去看。”穆拉土信誓旦旦地说道。

    “好!”

    刘一民再次推荐穆拉图多看点老人家的书,让他的政治思想成熟起来。

    “我上一次在中国已经看过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看你读的还是不太精!”

    穆拉土最后点了点头,告诉刘一民他回去图书馆重新借几本老人家的书读一读。

    新学期伊始,郑大和河大向刘一民发来邀请,希望刘一民能到两所学校做一场学术报告。

    今年四月份,河师大正式改名河大。当时学校邀请刘一民出席改名活动,当时走不开,就没有去参加。

    刘一民看了看时间,自己作为兼任副教授,加上又是合作的促成者之一,不去露个面肯定不合适。

    燕大的一些教授和讲师,上半年就到两所学校开展学术和教学活动了。

    但10月初要去长安街,于是刘一民将时间定到了9月下旬,9月底完成两校的学术报告返回燕京。

    时间定好后,刘一民通告给了两所学校。郑大和河大的中文系拿到确切的时间十分高兴,立马贴出告示在学校开始了宣传。

    刘一民骑着摩托车回到四合院,院子门口站着两个男人,门虚掩着,伸着脖子往里面看,但谁都没有进去。

    “你们找谁?”刘一民警惕地问道,眼睛寻找着可用的武器,最后发现手中的摩托车油门是最可靠的。

    “您是刘一民同志吧,你好你好。”两人被刘一民吓了一跳后立马反应了过来,快速地走下楼梯要跟刘一民握手。

    “你们是?”刘一民再次问道。

    看刘一民的神色,知道刘一民是误解了,于是说道:“我是桂省电影制片厂的,我叫杨光远。”

    “我是八一厂的翟俊杰。”

    翟俊杰一瞬间挺的笔直,一看就像是当过兵的。

    刘一民放下脸上的戒备,伸出手说道:“你们好,你们来找我是?”

    两人对视了一眼正准备说,刘一民拦住说道:“走,进去说,站在门口算怎么回事。”

    将摩托车停好,刘一民抱起杨秀云放在厨房门口的小刘林,杨秀云做饭的时候,三花猫陪着他们玩,两个小家伙倒也不哭不闹。

    “刘一民同志,你可真有福啊,双胞胎。”翟俊杰夸奖道。

    杨光远想抱起另外一个,结果被哇哇叫的刘雨吓的双手立马缩了回去。

    杨秀云看到有客人,急忙走出来打招呼。

    等小家伙不闹了,刘一民请两人走进书房,询问他们的来意。

    “一民同志,我们来是想看

第423章 《血战台儿庄》-->>(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