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7章 即将登上中国话剧史教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人艺的会议室里,桌椅被拉开围成了一个椭圆形,两边都坐满了人,会议室前方挂着“《天下第一楼》剧本座谈会”的横幅。

    一边是以曹禹、于是之、夏淳、欧阳山尊为首的导演和著名话剧演员;另一边是评论家和新闻记者为主,著名的戏剧评论家童道明、杜清塬、林可欢、田本相四人,此外《文艺报》主编冯木、《人民报》总编李壮、《中青报》主编佘世光等。

    整场会议由于是之主持,刘一民坐在曹禹旁边的位置,跟对面的人一个个打着招呼。

    自从坐下后,《中青报》主编佘世光的目光在刘一民身上就没有离开。

    刘一民冲着他微微颔首,佘世光笑着说道:“一民同志,咱们两个可是老熟人了,就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

    “佘主编,我对您也很了解,于佳佳同志经常在我面前夸您,说您到了《中青报》之后,咱们《中青报》蒸蒸日上,局面焕然一新。”

    刘一民的话让佘世光老脸上的褶子都笑到了一起,心里面在嘀咕于佳佳是不是真的夸了自己,毕竟于佳佳三番五次忘了引荐。

    姑且当真夸了吧,这小于同志,还不错嘛!

    《人民报》主编李壮说道:“一民同志,以后希望你多多在我们《人民报》上发表评论,我们的记者同志都说,一民同志对《中青报》情有独钟啊!”

    “李主编,我的文章放到《人民报》上,你们也不一定会刊发啊!”刘一民调侃道。

    《人民报》代表着方向,刘一民以往战斗力十足的文章要是发在了《人民报》上,文坛会不会猜测,这到底是谁的意思?

    李壮无奈一笑,不死心地说道:“一民同志走多远见得多,可以多写点自己的所见所闻嘛!”

    “其实一民最适合的是我们《文艺报》,我们就是刊登文艺评论,记录文艺界发生的大事的。一民同志,我代表《文艺报》向你约稿,你对西方文学很有见地,一定要多多发表自己的意见。”

    冯木迫不及待地插嘴道,并且举出了以往刘一民发表的评论和讲课的内容,又提到了最近的《宠儿》:“一民同志,要说魔幻现实主义,国内目前没有人比你更有发言权了。

    你的那个魔幻现实主义就是现实主义的提法,已经开始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以往认为魔幻现实不是现实的同志,也在转变心态。”

    座谈会很热闹,但是“偏题”了。于是之看到这场面,无奈地看了一眼曹禹,见曹禹没有丝毫急躁的样子,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过了一会儿,几个话剧评论家也加入到了话题讨论之中。

    于是之忍不住清了清嗓子:“同志们,今天是一民的剧本《天下第一楼》的座谈会,咱们回到正题吧!”

    评论家李可欢笑着道:“反正都是一民同志写的,一民同志是如今文坛结出来最大的一颗硕果啊。”

    “同志们,咱们还是谈《天下第一楼》吧!”刘一民说道。

    会议室内,大家听到刘一民这样说,话题终于回到了正题上。

    评论家童道明讲出了自己对《天下第一楼》的理解:“这部话剧是从话剧界对‘新戏’的推崇中走出来的,这说明我们的老戏也能获得成功。

    咱们对‘新戏’的推崇,也不能忘了老戏。我们研究《天下第一楼》,也不能只谈论《天下第一楼》。我们要聊作者的创作思想,要聊一民的《时代三部曲》,要聊老舍先生的《茶馆》和《龙须沟》后的传承,要聊一民文学血液里不断奔涌的现实主义生命力。”

    童道明说话时带着苏南口音,因为苍老声音略微有点沙哑,听起来却不刺耳,反而是清晰耐听。

    老头一连说了几个句子,层层递进,说到最后脸颊充血泛红。

    童道明去苏联留过学,他的话剧思想里面有很深的苏联烙印,比如最喜欢的是契科夫,喜欢人艺从外国学习到来的“新戏”(采用外国流行的叙事方式)。

    《天下第一楼》的成功,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戏的魅力。

    “《天下第一楼》排练的成功,标志着我们的编剧和导演技术又达到了一个成熟期。人艺靠这个话剧,再次稳固了在话剧界的地位。”林可欢说到最后激动地拍了拍桌子:“立住了!”

    于是之扫视了一眼全场,最后冲着童道明笑道:“刚才老童说的我很赞同,当年《狼烟北平》出来的时候,我就有《茶馆》的感觉,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狼烟北平》和《天下第一楼》,《传奇大掌柜》次之。”

    《文艺报》的冯木笑着说道:“《狼烟北平》当时我也看了三遍左右,文三儿这个人太有特色,值得去仔细的研究。从《狼烟北平》到《天下第一楼》,表明了一民同志写作不是旁观式的,是真正的融入到了人物和时代的命运里面。

    对生活的观察和时代的透视达到了一种入微的地步。”

    刘一民坐在曹禹旁边,拿着笔无聊的在本子上画来画去。听到这些话,刘一民也不好意思抬头,怕忍不住笑出来,他得扮做宠辱不惊的大家风范。

    曹禹瞥了一眼刘一民写的东西,老脸差点绷不住。

    【童:已夸、冯:已夸、田本相:没夸、杜清塬:一言未发】

    没发言的下面画着重重的圈,搞得跟生死簿一样。

    曹禹将目光收回,加入了夸刘一民的讨论场,现场讨论的氛围更加的热烈和融洽了。

    会议的服务人员,时不时地走进来给大家倒茶。

    欧阳山尊低声对刘一民说道:“你猜《天下第一楼》演够五十场需要多久?”

    “三个月?”刘一民说道。

    “两个月左右应该差不多,三个月太久。”欧阳山尊笑道。

    两人低语了一句,立马不再说话,而是专心听座谈会上众人的讨论。

    佘世光说道:“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这一副对联写出了时间变化的沧桑之感,一民同志年纪轻轻,就能有这种沧桑感,实属难得,一民同志,你讲几句嘛!”

第397章 即将登上中国话剧史教材-->>(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