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3章 一民学业奖学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传奇大掌柜》写完之后,我总觉得燕京饮食文化还有许多没有写。我想起来燕京的时候,大家都在谈论全聚德的烤鸭,这烤鸭啊.后来姜经理找到了我,姜经理是个有心的人。怕我一时捋不清楚,给我将全聚德的历史整理之后交给了我.

    后来大家都看到了,有了这样的一本书。”

    姜经理出了两万块钱,刘一民几句话夸的他心里面直呼这两万块钱没有白花。

    “刘一民同志,有人讲如果这部排成话剧,将会是人艺继《茶馆》之后,又一经典的作品。你如何看待?”记者问道。

    刘一民说道:“感谢读者的厚爱,具体效果如何还得排练出来才能知道,不过我相信人艺导演和演员的实力。至于和《茶馆》相提并论,我想说《茶馆》是老北平文学的一面旗帜,是我们大家追赶的对象。”

    记者再次问道:“《茶馆》是老北平文学的一面旗帜,老舍先生去世之后,这旗子又放在了原地。刘一民同志,你觉得你是否扛起了这面旗?”

    “同志,我现在身上有旗吗?”刘一民故作抬头看的样子,逗笑了记者和诸多教授。

    “刘一民同志,这是无形的旗!”

    “既然是无形的旗,有没有我说了不算,你要是能看到那说明有,要是没看到就说明没有,交给读者去说吧!”

    刘一民以一个玩笑,结束了对自己的采访。

    记者离开之后,严家炎看向张龙祥和季羡临,对视一眼后朝下面宣布道:“同志们,这笔钱是给中文系的,怎么来的,大家想必也知道,刘一民教授替咱们从全聚德拉来的。

    刘一民教授是个有功之臣呐,这笔钱可以改善咱们办公楼的条件,可以买来不少的教学用品。系里面本来准备奖励刘一民教授5000块钱,刘一民教授拒绝了,决定将这笔钱设置成奖学金,支持贫困学生和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业。”

    台下掌声一片,朱光遣对着旁边的吴组缃说道:“一民这干的不错,五千块钱能资助不少学生了。”

    “嘿,一声不响的干了一件大事。”吴组缃附和道。

    张龙祥摆了摆手制止了下面的议论:“同志们,为了感谢刘一民教授的付出,学校决定将这笔奖学金设置为一民学业奖学金。每年在中文系大一至大三年级挑出8名学生予以资助,成绩优异者3名,奖学金为每年100元,家庭贫困者五名,奖学金为80块钱。

    日后,中文系也将通过各种方式为一民学业奖学金继续注入资金,资助更多学生完成学业。”

    中文系除了原先要给刘一民的5000块钱,又拿出了5000,总共一万块钱设立奖学金。

    即使系里面只剩下一万块钱,装风扇和发补贴都足够了,教学资料方面只能少买点了。

    张龙祥话音刚落,刘一民疑惑地看向了他。

    季羡临笑道:“一民同志还不知道呢,一民同志也不要拒绝。我记得你以前在报纸上发过文章,用知名人士的名字命名文学奖可以提高文学奖的影响力。

    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号召同学向你学习。同志们,鼓掌表扬!”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刘一民,一个个笑容满面。

    1984年1月3号,燕京大学中文系一民学业奖学金正式成立。

    会议解散之后,中文系办公室迅速贴出公告——《关于一民学业奖学金成立暨1983年度受资助学生评选的通知》。

    通知里面详细的列出了入选条件,采取申请和系里评选相结合的方式。

    成绩优秀的倒是好选,贫困的就难了,因为人太多了。

    记者走了,姜俊贤还没走。听说燕大用这笔钱成立了奖学金,当即打下包票说,等以后全聚德挣钱了,将会继续向奖学金里面注资。

    “一民同志,感谢您,写的真棒,从发表到现在,我看了两遍了都。要不都说您是文学界的这个!”姜俊贤竖起了大拇指。

    “姜经理,您可别捧我了,谢谢您的两万块钱。”

    姜俊贤拍着胸脯表示以后刘一民去全聚德吃鸭子免费,和丰泽园一样,无论带多少人吃多少都免费:“其实我们不光鸭子好吃,还有很多菜呢!”

    刘一民搂住姜俊贤的肩膀往他的兜里塞了点钱:“姜经理,帮我给《人民文艺》编辑部送几只鸭子,钱别给我掏出来,拿好吧!”

    姜经理走了之后,燕大中文系是彻底热闹了起来。本来都在准备期末考试的学生,现在看到奖学金的通知都躁动了起来,有的开始摩拳擦掌准备拿成绩优异奖学金,有的写贫困申请。

    青年老师也高兴,每个人都能拿到几十块钱年终补贴,一个个走到刘一民旁边说着谢谢。

    “谢谢刘教授。”

    听的多了,刘一民索性将门给关上了,谁都不准进来。

    吴组缃笑着说道:“你关住了门,但是我们还在里面,我们几个老家伙也得谢谢你,等明年到了夏天,咱们可都有风扇吹了。”

    孙玉石转身说道:“谢谢刘教授。”

    “哈哈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