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科学家和战士们的功劳。”
“你就别不居功了,里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都是你的功劳。老张和爱平主任看的爱不释手,两个人自费各买了两千册的《收获》杂志送到了基地,送到了学校和附近的战士们手中。
反响十分热烈,有的同志们一连看了好几遍,一个月的时间杂志都给翻烂了。”
老首长将基地科学家和战士们对《横空出世》的反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一民。
“是吗?我真得谢谢大家了。”
“我就说文字拥有巨大的力量,别看只是方块字不起眼,里面蕴含的力量不小于百万当量的核弹。我给人教社的同志们说了,等下次中学语文教材改版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横空出世》里的一个段落放到教材里面,让我们的娃娃都向我们的科学家学习。”
《横空出世》要是选一段到教材里面,肯定就是原子弹爆炸前后基地人员的奋力攻关和庆祝成功的那段了。
刘一民期待地说道:“那我就等上教材的那天了!”
“我们教材上的文章啊,必须是精挑细选的,毕竟这关系着下一代的教育。”
老首长说完,喊了一声“小李”,李秘书马上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个盒子。
老首长说道:“一民,我让你看个小玩意儿。”
李秘书冲刘一民露出了一个羡慕的笑容,麻利地将盒子放到了桌子上并快速打开。
里面露出来了一个黄铜子弹壳堆迭出来的炮弹,不过这炮弹形状越看越像“邱小姐”。
端出来后看着就更像了,刘一民看向旁边的老首长,只见他点了点头承认了刘一民的猜测。
李秘书轻轻地按了一下“弹头”顶端,一段雄浑苍茫的歌声立马传了出来,唱的是《祖国不会忘记》。
“老首长,这是?”
“这是基地的同志们送给你的,感谢你为马兰基地所做的贡献,喜欢不喜欢?”
“送我的?我还以为是送您的。”刘一民起身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这个‘邱小姐’的构造。
模型虽然是子弹壳组成,但粘连的极为紧密,从外面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构造。
“你小子别在我面前嘚瑟,几个科学家闲着没事儿做的小玩意儿而已,我一点儿都不想要。这里面有一套音乐装置,不仅能够唱,还能发射广播信号。你一打开,旁边收音机要是搜到这个频道还能听到,一号卫星啊的小装置啊!”
李秘书找到一个收音机试了试,还真是收到了这个频道。
“赶紧拿走吧,别在我眼前晃悠。”老首长摆了摆手,在刘一民装箱的时候,又忍不住看了两眼。
“老首长再见,您有时间替我谢谢基地的同志。”刘一民晃悠了一下木箱子说道。
“小李,送客!”
等刘一民走后,李秘书回到书房,老首长喃喃自语道:“也不知道做两个,一民一个我一个。”
这“邱小姐”内部的音乐装置设计类似于当年一号卫星里面的音乐发射装置。不过是缩小后的,信号发射的距离只有三十米左右。
纪念意义比实物大多了
“首长,我跟基地的同志讲一下。”
“算了算了,他们有更重要的任务,我们不能让他们分心。”老首长摆了摆手,无奈地说道。
刘一民拿着礼物到了四合院,他好好的打扫了一下三进的院子,明天就是中秋节,院子的枯萎的花朵和银杏被风吹掉落的杂叶铺了一地。
又购置了几套桌椅板凳,以后人多的时候刘一民就不用到梁大妈家里面借了。
中秋节当天下午,四合院大门洞开。最先来的是张广年,现在他不负责《人民文艺》了,事情少了,但烦心事并不少,他先来也是想清净清净。
张广年和夫人黄叶绿走到二进,看到正在泡海参的刘一民疑惑地问他要做什么。
“我给大家做葱烧海参。”
张广年意外地问道:“你什么时候学的鲁菜?”
“刚学的,好不好吃不敢打包票。”
黄叶绿进厨房帮忙,张广年夸赞道:“《横空出世》这篇的影响力太大了,将达到三百万册的销量。就算是达不到这个数字,也差不多了。刚上任的《人民文艺》主编王濛同志因为这事儿专门找到了我。”
“找您干什么?”刘一民问道。
“他要对杂志进行改革,询问我的意见。我既然不在其位了,当然不谋其政!”张广年说道。
两人没聊多久,夏言就扯着小云儿的手走进来了,进来如张广年一般,先对《横空出世》在市场上的销量进行恭喜。
“大家就别夸我了,《收获》上其它的文章也很好。”
“哈哈哈,销量这么高,是不是因为《横空出世》,难道我们还不明白吗?”
“一民哥哥,我也很喜欢看,里面的情节我都会,尤其是那句.”
刘一民捏住了沈云的脸说道:“好了,这句话不用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