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敏求年龄虽然比杨力新大一点,但是化完妆后看不出来。而且剧本里面陆光达妻子王茹慧本身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可谓是极为符合。
核司令冯石则是由朱旭扮演,朱旭著名的角色是吴天明导演的《变脸》里的老艺人。
他52年进入人艺,到如今已经在人艺的舞台上活跃了三十年,年龄和沧桑气质都符合一名转战国内外的军人形象。
“现在咱们排到哪一步了?”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夏淳指着台上介绍道:“进入9月开始选角,7号选角工作才结束,满打满算排练8天,还是个草台班子嘞!”
“刘老师,第一幕《接受任务》才走完一遍。”朱霖补充道。
“几位导演,我看角色的气质都挺符合的,我相信排练一定会很顺利。”
听到刘一民对导演的选角和演员的服装化妆等前期工作很认可,几个导演会心一笑。
下班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曹禹还没有看完,于是他邀请刘一民和朱霖去家里面吃饭。
回到家,朱霖和刘一民帮李玉如做饭,曹禹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稿子。
曹禹不像是刘一民粗略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而是认真地把《宠儿》的翻译稿当做是一部英文著作来看。
李玉如将手中的豌豆掰断看了一眼客厅的曹禹:“瞧你写的文章把他迷的,眼睛都快掉进里面了。”
“师娘,说明刘老师写的好!”朱霖说道。
李玉如爽朗的笑了几声开始去忙活,等饭做好端到桌子上曹禹才看完。
“翻译的很好,用词和语法都很地道,没有什么卖弄辞藻的翻译,也没有翻译的特别简单。英语行文很流畅,前边能看出来锺书的风格。”
曹禹点评完,问起钱锺书现在怎么样。两人是同学,但钱锺书闭门在家,已经是很久没见了。
“钱教授身体好,精神也好。我邀请他中秋的时候到四合院赏月,还有您书房里挂着的那位。”刘一民说道。
曹禹疑惑了半分钟,才想到刘一民说的是“黄永玉”。
“永玉啊,他跟锺书关系好,我们也好久没见了。”
吃完饭,曹禹询问刘一民新作品的进展。李玉如埋怨曹禹就知道作品作品,也不知道让刘一民休息休息。
“师娘,我已经把手稿带过来了。老师,没写完,您先看看前面。”
“哎呦喂,还真有意外收获。”曹禹接过刘一民的手稿走进了书房,他其实没想到刘一民写的这么快的。
朱霖拉着李玉如的手,告诉他刘一民在丰泽园当学徒的事情。李玉如笑眯眯地看向刘一民,说等中秋赏月的时候要吃到他做“葱烧海参”。
“放心,绝对没问题。”刘一民打包票道。
曹禹看完从书房里走了出来,手里举着手稿冲刘一民嚷嚷道:“刚吃完饭,看完你这个我就又饿了,怀念丰泽园葱烧海参的味道了。”
“正好,霖霖说一民学了,等中秋那天让一民亲自下厨给咱们做。”李玉如在曹禹面前起哄道。
见曹禹看向刘一民,他硬着头皮道:“只要大家牙口好就行,我指定是尽全力。”
回到家,朱霖看到书房里的画,黑黢黢的一团跟黑毛线似的,于是说道:“刘老师,这是啥玩意儿,画的啥也不是。”
刘一民指了指下面的落款说道:“有这几个字儿在,就啥都是了。”
“黄永玉赠?”朱霖念完后站在画面前重新看了一遍,郑重其事地说道:“笔墨简单,寓意丰富啊!刘老师,你瞧这黑色代表了黑人也代表了黑暗的种族歧视制度,这几双手代表了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
“哈哈哈!”刘一民将画卷了起来说道:“这就是大师的能耐啊!朱霖同学,随心就行,有些抽象的东西欣赏不来就欣赏不来吧,其实我看着也觉得就那样。”
朱霖红着脸推着刘一民回到了卧室,准备休息。
深夜的房间外面树影摇曳,房间里零零散散的传出几声“不可”的声音
翌日,刘一民再将英文原稿重抄了一遍,底稿作为备份。新抄的翻译稿到邮电局的国际窗口采用航空信的形式寄了出去。
航空信是最快的形式,到《巴黎评论》编辑部应该在一周之内。如果对方重视的话,《宠儿》将在1983年《巴黎评论》冬季刊上发表。
《收获》自从8月15号发售以来,《横空出世》已经在市场上卖了一个月零五天了。
沪市《文汇报》率先披露《收获》8月刊一个月的销售数量,报纸的头版上将一百八十万销量的数字放到了最大。
一个月的销量已经达到了当时《凯旋在子夜》两个月的销量,《文汇报》大胆的预测,等到10月15号,《收获》8月刊的销量将达到三百万册左右。
“看到这上面的数字,心里面有什么感觉?”老首长笑着将《文汇报》递给了刘一民。
刘一民接过报纸说道:“销量迅猛有点超过我的预期了,这都
第369章 老首长的羡慕-->>(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