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8章 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正聊着天,刘一民感觉到身后有人在戳自己的后背,就像是课堂上后桌轻轻捉弄前桌一样,刘一民扭过头,看到万方和李晓林两个人正冲着刘一民笑。

    “两位师姐?你们也来了?”刘一民笑着问道。

    “怎么?我们就不能来了?一民,《追风筝的人》可是我们《收获》发表的,也是我们报上来的。”李晓林冲着刘一民说道。

    “我还以为来的不是师姐你呢!”

    万方笑道:“一民,准备的怎么样?”

    “挺好的,师姐!”刘一民低声对着万方说道:“我当个绿叶就行!”

    李晓林冲着前面的魏巍和姚雪垠几人,低声约着稿子。几个人都点头答应,说有合适的稿子一定会给《收获》寄过去。

    魏巍诧异地问刘一民,为什么称呼两人为师姐。

    他在军政工作,跟作协的人有交流,可交流并不多。

    “你是万先生的学生啊?”

    刘一民点了点头,魏巍笑道:“那以后我去人艺看话剧就方便喽!”接着魏巍问李晓林,巴金老爷子身体怎么样?

    “父亲身体挺好的,不过时不时要到医院休养一下,经常出去访问,身体太过劳累!”

    也有编辑想过来朝着另外几人约稿,但看着会场人越来越多,知道已经不合适了,暗道可惜,又让《收获》抢了先。

    主席台上,陈荒媒拍了拍扩音器,整个会场变得鸦雀无声,一段奋进的音乐在旁边响起。

    “尊敬的文联领导、作协领导、作家同志、编辑同志。

    今天是个好日子,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牵动着文学界上下,也牵动着茅盾同志的心。茅盾同志出于对国家和社会主义文学的热爱,将自己毕生的稿费都捐献了出来。

    让我们向茅盾先生表达真挚的感谢,另外这笔捐赠,作协也会将它们用到实处。目前文学奖奖金的来源,将来自这笔捐赠的利息”

    随着开始声音落下,会场里面响起热烈的掌声。接下来是各个领导的发言,他们的发言除了恭喜之外,也是吹风,吹文艺创作的风,从自己的角度、从位置的角度指导着接下来的文学创作。

    认为茅盾文学奖的设立,将会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踊跃创作,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为接下来的发展打开局面。

    “同志们,去年在鲁迅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有一位同志的发言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这位同志大胆地预言了改革文学的到来。”

    众人将目光放在了刘一民身上,万方在后面低声说道:“小师弟,大家都在看你!”

    “对,就是刘一民同志,他今年也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去年大家还不以为然,经过一年的发展,此类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我相信接下来这类的文学作品会越来越多”

    各个领导讲完,接下来就是正式的颁奖典礼,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刘一民几人缓缓走上了台。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和作者,分别为:

    《东方》,作者为魏宏杰同志、

    《李自成》第二卷,作者为姚官三同志、

    《追风筝的人》,作者为刘一民同志、

    《徐茂和他的女儿们》,作者周克琴同志、

    《将军吟》,作者莫应封同志。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五位同志上台领奖!”

    周杨、夏言、张广年等人依次给大家颁奖,每个人手里面拿着获奖证书还有奖章,另外就是三千元的奖金。

    三千块钱的奖金在目前国内的文学奖里面,不是领先一点点,而是遥遥领先,回头看不到其它的那种。

    总额为二十五万元的捐赠,加上此后每三年评选一次,三年期间的利息支撑着这些奖金,能勉强的往前走。

    之后随着物价的上涨,到了88年,陆遥获奖的时候,奖金到达了五千元,二十一世纪后达到了五万,接着港口李捐赠五百万,金额就提到五十万。

    夏言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说道:“好小子,你站在这五人中间,可是格外的显眼啊!”

    五个人,姚雪

第238章 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