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4章 连获三个文学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瓶茅台且不尽兴。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一民,能饮一杯无?”汪曾琦挎包里掏出来了随身携带的酒。

    “今天陪您老喝一杯!”

    “我可不老,应该说陪老汪喝一杯,说错话了,你先来一杯!”汪曾琦不由分说地给刘一民倒了一杯酒。

    酒至三巡,汪曾琦又从挎包里面掏出稿子递给了他,微醉地说道:“我平日里喜欢写一些,写完之后爱给大家传着看,你看看。”

    汪曾琦现在在京剧团工作,主要写剧本,写过《智斗》的剧本。虽然是高邮人,作品却是“京”派。

    喜欢写,但是很少公开投出去,因为被大家批评为不像。

    “剧团的同志们都看过,讲根本发表不了,说我写的不像。还有的同志说我,作为编剧,不务正业,不写剧本,专门写,你帮我看一看!”汪曾琦略带苦恼地说道。

    这个稿子已经让剧团里不少人看了,有的人甚至没仔细看。毕竟汪曾琦会经常拿些稿,让他们看,有时候对他们来说像是一种折磨。

    刘一民接过一看,目光紧紧地盯着上面的两个字《受戒》。

    是这本啊,那不奇怪了,确实发表的时候是一波三折。大胆的程度跟刘一民的散文差不多了,写的是小和尚和农村女孩小英子打破世俗界限相恋的故事。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写的更大胆。在讲究性压抑的时代,大胆地写“性”,男主人公还是和尚。

    《受戒》两个字一语双关,小和尚对小英子的爱是破戒,但写成是受戒,写出了对世俗规则的漠视和反抗。

    之所以后来被发表,是因为《燕京文艺》的李轻泉听到别人吐槽才联系了汪曾琦,最后在1980年10月份的时候把《受戒》发表了,没想到这让汪曾琦名扬文坛。

    “写的很大胆啊!”刘一民笑着说道。

    “你写过《庐山恋》这爱情,所以我想让你看看!”

    “老汪同志,我的可没你这么大胆,你是怎么想的?”刘一民问道。

    汪曾琦可能是觉得跟一个晚辈讨论这种有点尴尬,不好意思地说道:

    “去年文代会之后,我浑身舒畅,感觉接下来有很多可写的故事。忽然想到了农村,想到了爱情,我觉得这种感觉很美,就算是为了满足我个人的情感,我也要把它写出来。不能发表的话,我就自己玩儿!”

    观看汪曾琦的其余几部,也多多少少都写过“性”,写的也很大胆。通过,来表达他对“性”压抑的反抗。

    “感情写的不错,写的很美,我觉得可以投出去试一试。”刘一民鼓励道。

    “是吗?京剧团的同志们,都说不要投,这样的谁愿意发表啊,谁发表就是给谁工作的杂志抹黑,有的说的可难听了!”汪曾琦的神色黯然地说道。

    喝完酒,走出饭店,刘一民先送汪曾琦回家,然后再回到了学校。

    到了学校的传达室,拿起电话:“你好同志,请给我接《燕京文艺》,我找周燕如。”

    线路一直忙,连着拨了三次,终于接通了。

    “周编,我是刘一民!”

    “一民?怎么想通了,散文要发表在我们《燕京文艺》?你别动,我现在就去燕大拿稿子!”周燕如几乎是喊出来的。

    刘一民连忙说道:“周编周编,不是不是,我的《人民文艺》确定刊发了!”

    “哦!”刘一民的话给周燕如浇了一盆冷水,不过还是问道:“那你是不是有其它的稿子?准备投我们《燕京文艺》?”

    “也不是我的!”

    连着两盆冷水浇下,周燕如已经是浑身冰凉,不过出于对刘一民的尊重和编辑素养,继续问道:“那是谁的?”

    “汪曾琦同志的,今天我跟他见面,他让我看了看稿子,我觉得写的非常好,周编,你可以去看一看。他个人对这篇没信心,可能不会主动投稿,但被埋没了实在是可惜。”

    自己这算是借花献佛,还了《燕京文艺》的研讨会情。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