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2章 :太学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后,阮瑀作为一众太学生投票出来的代表继续说道。

    “久仰郡守经天纬地之才,治世安民之能,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我等不才,愿效仿班超投笔,追随张将军与郡守麾下,略尽绵薄,以报国家!”

    一番场面话,文采斐然,情真意切,若在洛阳,足以博得座上高官嘉许。

    然而,荀彧只是微微颔首,神色并无波澜。

    “报国之心,人皆有之,然并州非洛阳,此地百废待兴,军政繁杂,所需者非坐而论道之清谈客,乃脚踏实地,能解民瘼,能理庶务之干吏。

    诸位皆太学俊彦,饱读诗书,然…”

    他话锋一转。

    “可曾亲手扶过犁?可曾核算过仓廪?可曾调解过田亩纠纷?可曾面对过流民疫病?”

    一连串的问题密集,让阮瑀等人有些措手不及。

    他们读的是圣贤书,习的是经义文章,讨论的是天下大势,何曾想过这些微末之事?

    “这…学生等…”阮瑀一时语塞。

    “纸上得来终觉浅。”

    荀彧语气依旧平淡,并无太多的失望,原先他自己就是如同这些太学生一样,也是因为亲身体会后才逐渐适应了真正的治理一方。

    他沉言:“并州吏治,首重实务,法令章程,皆需落到实处,并州吏,需解百姓之惑,需授耕种之法,需体察疾苦,需亲力亲为。

    此间学问,不在经卷之中,而在田垄之间,在工坊之内,在百姓心头。”

    他顿了顿,看着眼前这群脸上还带着书卷气和些许茫然的年轻人。

    “本官观诸位心志可嘉,然才干未知,心性未明,并州用人,不重虚名,唯重实效,故,本官之意,诸位需先经两月见习考校。”

    “考校过后,尔等才有入并州为官的资格。”

    “见习考校?”学子们面面相觑。

    “不错。”

    荀彧伸手引向陈纪。

    “陈郡丞会安排诸位,轮流至各曹司见习,户曹核田册,仓曹点粮秣,工曹观匠造,田曹下田亩,集曹巡市集,医曹访疾苦,法曹理诉讼。

    每日需有见习日志,详录所见,所为,所思,所想。

    每旬由各曹掾史及陈郡丞考评,两月期满,综合考评合格者,方可量才授职,正式入府为吏。

    不合格者…或留待观察,或赠予盘缠,礼送回乡。”

    荀彧的话清晰明了,这不是延请名士的礼遇,而是筛选实用人才的严苛程序。

    去留与否,全看这两月能否放下身段,融入并州这套体系。

    一股无形的压力瞬间笼罩了偏厅。

    有学子面露不忿,觉得被轻视,有人则跃跃欲试,视为挑战,阮瑀深吸一口气,眼神反而更加坚定,他深深一揖。

    “学生等,谨遵郡守安排!定当潜心学习,不负所望!”

    “如此甚好。”

    听完最后一句话,荀彧的脸上这才露出一抹微笑。

    很快,在陈纪的安排下,二十六名洛阳学子就被统一安置在了郡学的宿舍之中。

    晋阳郡学如今已有学子三千二百名,地盘甚大,已经被搬迁出了晋阳城外。

    郡学格致是张显亲自设计,效仿的是前世的学院格局。

    有围墙,有操场,有教学楼,有食堂,也有宿舍楼。

    建造材料用的是混凝土,所以放眼望去,郡学的格致与晋阳有些格格不入。

    这也是张显为了逐一实验出水泥建筑的使用年限而在并州各地新建水泥建筑。

    只要一年内这些建筑没有什么问题,那就证明水泥的质量已经可以用在草原上了。

    这个草原说的不是并州草原,而是大漠草原。

    想要控制大漠,建城是必然的,如果用土木材料建城耗时耗力,一旦建城过程中有草原人袭扰,那肯定会造成大量的伤亡。

    但用水泥就不同了,如果培训得当,选一有水之地筑城,只要水泥竹筋管够,一夜之间就能完成一座堡垒。

    并州研究出水泥已有许久,之所以还没有大规模的投入使用也是因为水泥的配方在不断的改进。

    蒸汽机也是一样,一样东西制造出来不是立马就能用的,其中还需要结合实际不断的进行更改,还要积累使用的经验才行。

    要不然张显大可以现在就开始铺设铁轨开启蒸汽火车时代。

    是他不想吗?

    不,是体系还没有成熟,他还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辅助人才,工艺体系去支撑他开启铁路时代。

    不过现在蒸汽机已经在锻造,抽水,排气等领域进行使用了,想来用不了多久,他手底下就能拥有一批足够的蒸汽机方面的工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