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4章 :七月十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大的水力锻锤在河水的驱动下,发出沉闷而规律的“轰隆”声,将烧红的粗铁胚反复锻打,火星四溅。

    旁边是数十个大小不一的锻炉,炉火熊熊,映红了铁匠们古铜色的脸庞和精赤的上身。

    空气中弥漫着焦炭、铁腥和汗水混合的气息。

    匠人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看火控温,有人负责抡锤锻打,有人负责淬火、回火,还有人负责打磨开刃、组装部件。

    成品架上,锄头、镰刀、铁锹、斧头等农具工具堆积如山,闪烁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最显眼的,还是那几排造型流畅、带有明显弧度的曲辕犁铧。

    “李师傅!”韩暨招呼一位正用铁钳夹着一块通红铁料观察的老师傅。

    李师傅闻声放下铁料,擦了把汗走过来:“韩长史!你来了!”

    “带两位友人看看咱们的铁坊,这曲辕犁的打造进度如何?”

    李师傅脸上露出自豪:“回长史,按你和主公的吩咐,工坊全力赶制。

    如今有水力大锤帮忙,熟铁料来得快,锻打成型也省力不少,加上新招的学徒也渐渐上手了,日产犁铧二十具不成问题!已经按各乡里报上来的需求,分批次发放下去了,不少都用工分抵扣了部分费用。”

    郭嘉饶有兴致地拿起一件半成品的曲辕犁铧,入手沉重,弧度设计巧妙:“此物何用?”

    李师傅看了过去笑着大声道:“耕地的,比起寻常犁,主公设计的曲辕犁垦土更深也更加省力,咱们虑虒春播前后能一口气垦播八九万亩的田这犁帮了大忙!”

    “张中郎还通匠艺?”郭嘉忍不住的惊呼。

    韩暨大笑:“哈哈哈,奉孝若是跟主公待久了便会知道,这世上就没有主公不能精通的技艺,只要主公想,任何事情他都能进步飞快的学会,然后再超越教授者。”

    “中郎真乃奇人也。”荀彧也是由衷的感叹一声。

    就在荀彧感叹之时,远在数百里之外,吕梁山深处那片被晨雾笼罩的寂静营地中、

    赵云手中的软布最后一次拂过第三支雕翎箭的箭簇。

    幽蓝的冷光在透过稀疏树冠的晨光下,仿佛毒蛇的信子,无声地吞吐着致命的寒意。

    箭簇上细微的血槽如同精心雕琢的死亡纹路,里面浸润的混合毒液早已干涸凝固,只待热血将其唤醒。

    他将这支箭,与前两支一样,稳稳地插入背后特制的牛皮箭囊中。

    箭囊紧贴脊背,三支复仇之箭的位置、角度,都经过无数次冥想模拟,确保能以最快速度抽出,完成致命一击。

    “少郎君。”刀疤脸的赵大单膝跪地,声音压得极低,如同耳语,却清晰地传入赵云耳中。

    “晋阳谷三郎,飞鹰急讯。”他呈上一卷细小的、用蜡密封的皮纸。

    赵云接过,指尖微一用力捏碎蜡封,展开皮卷,上面只有寥寥数行暗语,却包含了最关键的确认信息。

    巳时正,祠前行祭。

    烽燧双起,引兵五十。

    陈率中军,甲胄百人。

    车驾玄盖,紫衣金冠。

    信息简洁至极,却将王泽抵达地官祠的确切时间、烽燧骚乱能引开的兵力、核心护卫的规模。

    以及王泽本人的显著特征(玄色车盖,紫色祭服,金色进贤冠)都标注得一清二楚,这是谷家在晋阳城内冒着巨大风险,动用眼线反复确认的最终情报。

    赵云的目光在“紫衣金冠”四个字上停留了一瞬,眼底的寒冰仿佛碎裂,迸射出刻骨的恨意。

    白河谷那染血的滩涂,同袍濒死的怒吼,仿佛再次在耳边回响,他缓缓将皮卷凑近身旁微弱的炭火盆,火焰瞬间将其吞噬,化作一缕青烟,不留丝毫痕迹。

    “都清楚了?”赵云的声音冷得像吕梁山巅的冻石,目光扫过围拢过来的九名兄弟。

    “清楚!”九人齐声低应,眼中是同样的决绝与仇恨。

    “按甲字案,最后推演。”赵云起身,拔出环首刀,刀尖在潮湿的地面飞快勾勒出地官祠周边的地形。

    “鹞子!”刀尖点在密林东侧边缘几处高点上。

    “你带二子(两名弩手),伏于此处古槐巨松之上,视野最佳,覆盖整个祠前开

第144章 :七月十五-->>(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