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4章 :七月十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看着逐渐隆起的新墙,韩暨感慨而谈。

    “此乃虑虒新城之基,亦是未来屏障。”他的声音在喧嚣中依然清晰。

    郭嘉荀彧两人看着新墙各有各的想法,不过他们也都并未表露出什么,而是跟着韩暨继续去参观了各地的工坊。

    他们沿着新建城墙工地的方向一路朝前,等临近滹沱河时,便已闻到浓烈的煤粉气息,并听到阵阵有节奏的拍打声。

    “这便是蜂窝煤工坊,主公大智,将有毒的石炭钻研出了弱毒的方法。”

    郭嘉荀彧两人闻声望去。

    巨大的煤堆和黏土堆像两座沉默的山丘,负责配料的工头拿着特制的木斗,严格按“六煤三土一灰”的比例量取。

    煤粉飞扬,即使戴着简陋的麻布口罩,工人们的口鼻周围也很快染上一层黑色。

    加水搅拌的汉子们喊着号子,巨大的木锹在湿滑的泥浆中翻搅,每一次下压都带起沉重的“噗嗤”声,汗水混着泥浆从他们虬结的臂膀上滑落。

    将大量的煤跟土还有石灰搅拌成粘稠的湿料。

    压制区则是工坊的核心,上百名工人,男女参半,分列在数十条长桌旁。

    每条长桌上都固定着多个木制模具,工人们动作麻利地将湿料填入模具,用带凸起圆柱的压板用力一压、一提,圆饼状的蜂窝煤便脱模而出,码放在旁边的草席或木架上晾晒。

    整个区域充满了“啪啪啪”的拍打声和“第三筐!”“第五模!”的报数声,形成一种奇特的、充满效率的韵律。

    荀彧的目光落在一个瘦小的身影上。

    年纪不大但手法却是十分的熟练,动作间行云流水,颇让人有种赏心悦目之感。

    她鼻尖沾着煤灰,额发被汗水打湿贴在脸颊,但双手动作却异常迅捷精准,填料、压实、提模、码放,一气呵成,速度明显快于旁边的工人。

    她旁边的记工者,依旧是那位断掌老兵,手腕绑着木牍,右手执笔,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个人的产出,及时记录。

    “翠丫头,又超了!”老兵笑着喊道。

    刘翠头也不抬,声音带着一丝倔强:“赶着交工分给娘抓药呢!”

    “断掌记工?”郭嘉低声问韩暨。

    “那是甲虒军的老兵,伤了手,主公安排在此记工,识字明数,做事认真。”韩暨解释、

    而后又低声对荀郭二人道:“此女甚为勤勉,其母病弱,全赖她在此做工分支撑,主公知悉后,特命医官为其母诊治,药费亦允其用工分分期抵扣。”

    二人感慨。

    郭嘉耐不住性子,直接上前好奇地问旁边一个正在搬煤饼的工人:“这煤饼,真的好用?”

    那工人放下担子,憨厚一笑:“好用!比柴火经烧,火力旺,还没那么大烟!县衙炉子坊卖的炉子也便宜,配上这煤饼,冬天屋里暖和着呢!自己做也成,买煤渣便宜,就是费点力气!”

    郭嘉看着那堆积如山、在阳光下逐渐变硬的黑色煤饼蹲下身子轻抚着,感叹道:“此物看似粗陋,却牵动万户炉灶,虑虒冬日严寒,有此物,百姓便少受许多冻馁之苦,这工坊规模日产几何?”

    荀彧也蹲下身子看了看这些新做的煤饼,手指碰了碰还能感受到湿润。

    韩暨略一估算:“如今有工人三百余分三班日夜赶工,主公将匠作流程定了标准分工而行。

    若原料充足,日产蜂窝煤可达三千筐,每筐约装三十三块,不仅供应全城,亦有余力销往临近坞堡乡里,换取钱粮物资。”

    郭嘉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眼神发亮:“妙!以工分凝聚人力,以标准提升效率,化粗粝之煤为利民富邑之资!张中郎之智,不拘一格,却直指根本,文若,这可比读万卷死书有趣多了!”

    荀彧收回手,指尖沾染了些许煤灰他也并未在意,只是微微颔首:“游历要的便是如此。”

    离开煤坊的尘嚣,他们转向一片依河而建的工坊区。

    虑虒的百业都十分依赖水利,一来有大河之水提供动力,二来取水也是方便。

    还未靠近,便已感受到热浪滚滚,叮叮当当的金铁交击声不绝于耳。

    这里便是虑虒的民用铁匠工坊。

    巨

第144章 :七月十五-->>(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