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他对人物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刻画,其对阶层隔阂与人性温存的描摹,足以让我们想起伟大的巴尔扎克。
这无疑是自《人间喜剧》之后,我们所读到的最为优秀、最发人深省的法兰西乡村短篇力作。”
《辩论日报》的评论则更侧重于其社会意义:
【……《故乡》的价值远不止于文学,它揭示了在我们巴黎之外,法兰西那些无人关注的角落,正在经历的痛苦挣扎:
土地的破碎、沉重的赋税、年轻人的流失……莱昂纳尔用文学映照出了共和国繁荣表象下的阴影。
这些问题,理应得到政府和内阁诸位部长先生们的高度重视,而非被宏大的口号所淹没。】
《时代报》的评论家也指出:
【……莱昂纳尔·索雷尔没有进行任何空洞的政治呐喊或道德说教,他只是平静地叙述,却让每一个有良知的读者都能感受到那平静表面下的惊雷。
这篇应该被送到每一位议员的办公桌上。】
————
与文学界和普通民众的反应不同,位于波旁宫和马提尼翁府的政府官员们,对这篇则表现得十分冷淡甚至不耐烦。
秘书将载有《故乡》和相关评论的报纸放在了「农业与商业部」部长阿道夫·勒普吕夫桌上。
正忙于起草农业税收新法案的阿道夫·勒普吕只是粗略地扫了几眼,便不耐烦地推到一边:“又是这些作家的无病呻吟!
夸大其词,耸人听闻!为了追求艺术效果,总是把最极端、最悲惨的例子拼凑起来。
法国的乡村情况根本没有那么糟糕,大多数农民是安于现状、安居乐业的。”
秘书善意地提醒道:“部长,现在关于这篇的讨论很多……舆论方面……”
阿道夫·勒普吕露出轻蔑的微笑,随即又语气又变得郑重起来:“为了伟大的法兰西,为了偿还国债、建设铁路和舰队,总需要有人做出牺牲。
所有的人都在承担着重压,并不是只有他们!
这些作家知道我现在每天都要加班至少半个小时吗?
唉,我也不是没有同情心,但……苦一苦农民,骂名我来背吧!”
————
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海边,罗斯柴尔德夫人的豪宅里,《故乡》同样成为了热议的话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讨论莱昂纳尔的作品——
第150章 《故乡》掀起的风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