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3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王浑沉思片刻道:“无论是裴秀也好,陈骞也罢,他们都是担心事后得不到封赏。不如晋王先封赏二人,作为千金买骨之用。有了榜样,自然是不缺后继者,下官也能继续推进这件事。”

    “你先歇两天吧,孤有事会传你的。”

    司马昭点点头道,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

    但王浑推测,他心中多半是不痛快的。等王浑走后,司马昭这才看向刚刚手中的名单。

    裴秀和陈骞的事情不过是管中窥豹罢了,事实上,很多人都是和他们类似的想法。

    反正,已经要改朝换代了,那么不给好处,这些人就会直接躺平不动。若是改朝换代后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也不排除他们会搞些事情出来。

    还是要给好处才行啊!

    司马昭长叹一声,有种浑身被牵扯住的无力感。

    群臣们拥戴司马昭当权臣,和拥戴他当皇帝,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事实上,对于那些权贵们来说,这天下没有皇帝,或者如现在这般是个没有权势的儿皇帝,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司马昭上位,并不是天然就对他们有利,除非能得到额外的利益。

    因为司马昭当皇帝后,会摄取更多的利益,这些利益只能来自于其他地方,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些权贵们的自留地!

    皇帝强势就会中央集权,而中央集权很明显会损害权贵们的利益。

    如果说要在司马昭和曹奂里面硬是选一个当皇帝,那除了司马氏以外的所有权贵,都会选曹奂这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裴秀和陈骞都是司马昭的亲信,此刻却不愿意站出来倡议天子退位,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人性便是如此。

    司马昭左思右想,最后在桌案上铺开大纸,开始写信。他要让出一部分利益,劝说裴秀和陈骞。

    司马昭现在正在写的这两封信,分别是给这两个人的,对他们“晓以利害”,并承诺具体的好处,就看裴秀和陈骞上不上道了。

    之所以要写信而不是叫来当面谈,便是避免直接撕破脸。司马昭可不想直接谈崩!

    写信被拒绝,还有回转的余地。

    当然了,现在谁不给司马昭面子,登基以后,也别怪他不给面子了。

    司马昭提起笔写信,笔走龙蛇,只觉得写到纸上的字,都是金色的,流淌着财富,每一笔每一划都价值连城。

    ……

    距离秋收只有一个多月了,石守信也是忙着部署青州的事情,恨不得一个人砍成两半用。

    这天一大早,他便将军中诸将都叫到了府衙开会。开工之前先画饼,这也是应有之意。

    大家有盼头,做事情就积极,要不然只会磨洋工,最后落得双输。

    书房内,石守信坐在主座上,他环顾众人道:“如今我已经是青州刺史,你们也是该当别驾的当别驾,该当都尉的当都尉。我没有亏待你们吧?当初我在汉中所言,如今是不是都兑现了?”

    他脸上带着微笑,众将听到以后,都齐刷刷跪下,抱拳表忠心道:“使君仁义无双,我等皆以您马首是瞻,您让我们打谁我们就打谁!”

    大家一致表忠心支持石守信并不奇怪,因为这年头兵荒马乱的,早就是礼崩乐坏。

    找个言必信行必果的老大太不容易了。

    石守信当了青州刺史以后没有矫情,更是不给本地大户面子,大肆给自己麾下亲信封官。

    权力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石守信知道他的权力都是来自于自己手下的世兵,而非是司马家,所以有了本钱以后就及时回馈了这些人。

    可谓是人间清醒!

    这一招效果也很好,没有石守信点头,司马昭连他手下一个兵卒都使唤不动。

    “唉,可惜啊。”

    石守信一个劲的摇头。

    “使君是有什么烦忧么?不妨说出来,现在我等都在这里,一定为您分忧。”

    长史李亮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道。其他人也跟着应和,完全不做他想。

    “你们都吃饱了,可是军中士卒们,都还饿着呢。

    石某当了刺史,除了一些浮财外,他们也没落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于心不安呐。”

    石守信长叹道。

    听到这话,袭祚一脸疑惑问道:“使君仁厚我等都是佩服之至,不过赏赐已经给了,就不必再费周章了吧?”

    他这话说得也不算隐晦了,世兵制本身就是一种剥削极重的制度,将领们可以控制手下人兵将的生死。

    袭祚等人拿了大头,已经心满意足了,压根不关注自己部族内那些佃户们怎么样。

    即便是石守信要赏赐,也该赏赐他们这些将领才是,给底层的人好处那算什么?

    “我想实行均田,让军中士卒们,他们的家人都可以耕者有其田。

    只要一家人里面有一个人当兵,便可以免租百亩。你们以为如何?

    这只是粗略的想法,细则可以慢

第193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