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3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在司马昭看来,让群臣,或者说自己手下那帮亲信,联名写一封“劝退天子”的奏章,应该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当王浑找裴秀商议此事,希望裴秀拿出一个“上天示警”的方案时,裴秀居然想也没想,一口回绝!

    按照王浑的想法,先让善于卜算的裴秀,抛出一个上天示警的引子,再让群臣们商议对策,最后才得出“天子失德”的结论,联名上奏让曹奂退位。

    这件事就算办成了。

    只不过,裴秀不同意,他认为:天道无常,凡人难测。

    如果今天流星坠地,就说天子无德要退位让贤。

    那明天地震了,是不是也要让新君也退位呢?

    这种事情干不得,将来后患无穷。

    被裴秀这样直接拒绝,是王浑没想到的。

    首倡不是不可以,然而,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是身后名,是被史官们口诛笔伐!是冥冥之中自有天谴!

    不事前谈好条件,就这么稀里糊涂的首倡,可不是一个好主意。

    王浑只得悻悻离开了裴秀的府邸。

    回家以后左思右想,王浑反复揣摩裴秀说过的话,他得到了三个字:得加钱!

    初战不利,王浑又去找陈骞,想让这位三朝元老出来首倡。也不扯什么“受命于天”之类的鬼话了,让他直接说天子无德,应该退位让贤便是。

    “不妥啊。”

    陈府书房里,陈骞一边摸着自己下巴上的胡须,一边摇头叹息,直接拒绝了王浑。

    “陈司徒三朝元老,德高望重,此事非您莫属!”

    王浑恳求道,给陈骞戴高帽子。

    王浑虽然世家出身,但自为官以来多在军中任事,作风果决不喜欢拖泥带水的。这也是司马昭那么多亲信,却选择王浑的原因。

    面对老神在在的陈骞,王浑急了。然而,陈骞却是再次叹息道:

    “陈某已经年迈,对权势地位已经不在意了,所忧虑者,不过是子孙与身后名而已。

    当年我出仕担任尚书郎时,还是武帝(曹操)掌控霸府。又历经数朝,到今日天子已经是曹奂,陈某可以说是吃着曹氏的俸禄才有今日。

    晋王要改朝换代,这个陈某无力阻拦。可正因为我历经数朝,首倡才是不妥。”

    王浑秒懂。

    陈骞这老东西嘴里喊着的是主义,心里盘算的却都是生意。

    一个自当官开始就是曹魏臣子的老登,第一个站出来逼迫天子退位,将来世人会如何看他?会如何看待他的子嗣?

    要出来当恶人,就要有使唤恶人的价码。司马昭对亲信们都没有开出具体的价码,只是说“称帝后你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大家都不是第一天出来混的,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不谈好条件,谁愿意第一个站出来干这种得罪人的活计?

    “王某叨扰了,告辞。”

    王浑已经明白,他不需要再找下一个了,回去向司马昭禀告情况才是真的。

    陈骞已经非常委婉的告诉他:曹魏宗室那都是他的挚爱亲朋,所以,得加钱!

    等王浑来到晋王府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司马昭没有休息,依旧是在书房里办公,冥思苦想着,该如何调度关中以及陇右地区的兵马与汉中的兵马换防,如何调整人事任命。

    可谓一个头两个大。

    在洛阳宣布改朝换代不是难事,但是要让各地的部曲,都顺理成章的放下曹魏的军旗,换上晋国的新军旗,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野心家们趁机喊“清君侧”,在边镇起兵后割据一方,也是一条上进之路。此前毌丘俭与诸葛诞他们已经在淮南试过这一手了。

    所以司马昭准备让各地都督与刺史来洛阳参加开国大典,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在里头。各地军政大佬齐聚洛阳,这可能发生的叛乱,也就被消弭于无形之中了。

    听下仆说王浑求见,司马昭心中就凉了半截。

    让群臣倡议天子退位让贤,本就是改朝换代里头相当不好办的事情。才几天时间王浑就回来禀告,那显然是事情卡在路上没办好。

    “玄冲(王浑表字),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王浑进了书房以后,司马昭将手中的名册放到桌案上询问道,面沉如水一看就是心情糟糕。

    “殿下,朝臣们对这件事都颇有微词,卑职以为,暂时没有推进的办法。”

    王浑实话实说道。

    司马昭没有发火,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坐直了身体问道:“详细说说。”

    王浑便将裴秀与陈骞的话几乎原封不动的叙述了一遍,并没有添油加醋。

    “你以为如何?”

    司马昭看向王浑问道,并没有评价裴秀与陈骞二人的行为。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说实话司马昭可能不高兴,敷衍回答又可能直接激怒对方,左右都是为难。

    

第193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