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9章 这个袁崇焕太像蓝玉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天幕曾隐约透露的未来——那“剥皮实草”的血腥结局,固然有陛下为后世子孙铲除隐患的考量,但又何尝不是蓝玉自身性格招致的祸患?刚猛无俦,却不知收敛,终成折断之由。

    再看这袁崇焕。其忠勇、其才略、其担当,毋庸置疑。但他单骑出关是独断,朝堂放言是自信到近乎狂妄,如今违抗经略更是将“刚直”二字发挥到了极致。他心中装的是江山社稷,是战局胜负,这没错,但他似乎完全忽略了官场的潜流暗涌,忽略了上位者的猜忌之心,忽略了“服从”本身在帝国机器中有时比“正确”更重要。

    “此子之刚烈,犹在蓝玉之上啊……” 徐达在心中默默叹息。蓝玉的狂,更多是武人的骄纵,是功成名就后的目中无人。而袁崇焕的刚,却是一种文人的执拗,是信念驱使下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刚,更纯粹,但也更危险,因为它毫无转圜的余地,更容易将自己置于所有反对者的对立面,包括龙椅上的那一位。

    徐达几乎可以预见:袁崇焕今日能守住宁远,将来或能凭此大功获得短暂的信重。可一旦战事不利,或他的战略与朝廷方略相悖,甚或仅仅是他的存在让皇帝感到难以掌控,那么今日所有抗命之举、所有“独断专行”的迹象,都会被翻出来,成为催命的符咒。他立的功越大,就越发衬托出那些庸碌之徒的无能,得罪的人就越多,恨他入骨者绝不会少。

    而陛下的手段…… 徐达想到朱元璋对权臣的警惕与冷酷,心中寒意更甚。蓝玉是功高震主的武将,结局已然那般惨烈。袁崇焕若将来被扣上“拥兵自重”、“目无君上”的帽子,以一个文官的身份却掌握了边关重兵,屡屡违逆朝廷(哪怕是为了大局),他的下场,恐怕会比蓝玉更惨!蓝玉或可说是咎由自取,而袁崇焕,可能是一场忠臣的悲剧,会被泼上无尽的污水,死得憋屈而绝望。

    想到此处,徐达将到了嘴边的更多赞赏之语咽了回去,只化作一声复杂的叹息:“不错。他今日能抗高第之乱命,守住了宁远,是大功一件。但将来呢?若上官之命与他见解再次相左,他是否次次都要抗命?若朝廷决策与他战略不合,他又当如何?一次抗命是忠勇,次次抗命,在朝堂诸公和皇帝眼中,恐怕就是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了。”

    他的话语听起来像是在分析局势,但唯有他自己知道,这其中蕴含了多少对那位二百多年后陌生将领的惋惜与预警。他看到了一颗将星在升起,也仿佛看到了这颗星宿注定陨落时,那划破夜空的凄厉光芒。

    天幕上,袁崇焕的身影如同钉在宁远城头的一杆孤旗,倔强地迎向即将到来的风暴。洪武朝的君臣们已然看清了他的忠勇,而徐达,却透过忠勇,窥见了他性格中那与蓝玉同源、却可能招致更酷烈结局的致命锋芒。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