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9章 黄帝铸镜引出阴阳宝镜线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古人讲'镜者,景也',能照见影,自然能照见魂。

    所以帝王铸镜镇陵寝,百姓悬镜避邪祟——"她突然顿住,目光扫过李宝胸前晃动的檀木珠,"就像这'慈航'珠,也是借佛理镇阴煞。"

    李宝摸了摸脖子上的珠子,忽然听见窗外麻雀扑棱翅膀的声音。

    他转头望向窗外,三楼晾衣绳上的白衬衫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后面青灰色的终南山轮廓——张远山说的向导九点到,现在墙上的挂钟正指向八点十五分。

    "那镜湖..."他转回头,施丽娅已经把拓片一张张收进信封,动作轻得像在收一捧月光,"太乙峪口现在叫镜泉村,我昨天联系了村支书。"她从口袋里摸出张皱巴巴的便签纸推过来,上面用蓝笔写着"镜泉村 刘主任 1385672","村后有片老银杏林,第七棵树下有块断碑,刻着'镜湖故址'四个字。"

    赵婉儿突然"啊"了一声。

    她掏出手机,屏保上的红牡丹在晨光里格外鲜艳——背景正是一片银杏林,金黄的叶子铺了满地。

    李宝凑过去看,照片右下角有行小字:"镜泉村 秋瑾纪念亭 2015.10"

    施丽娅的手在收信封时猛地一滞。

    她盯着手机屏幕,喉结动了动,刚要开口,餐厅门口突然传来张远山的大嗓门:"李宝!

    向导到了,说要先看你带的罗盘!"

    李宝应了一声,站起身时檀木珠从领口滑出来。

    施丽娅的目光追着珠子晃了晃,又落回赵婉儿的手机屏保上。

    她指尖轻轻敲了敲"秋瑾纪念亭"那行字,声音轻得像片落在水面的银杏叶:"李宝...你可曾听说过秋瑾?"施丽娅的问题像枚投进深潭的石子,在李宝记忆里激起层层涟漪。

    他放下筷子,指节无意识摩挲着檀木珠,目光穿过玻璃窗落在远处山尖——秋瑾的名字他听过,是课本里"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鉴湖女侠。

    可这和镜湖有什么关联?

    "秋瑾自号鉴湖女侠,"李宝开口时声音发涩,像是从旧书堆里翻出了落灰的记忆,"我大学时选修过近代女性史,她祖籍绍兴,常说'鉴湖八百里'。"他突然顿住,喉结滚动两下,"施姐,镜泉村的秋瑾纪念亭...难道和绍兴的鉴湖有关?"

    施丽娅的指尖在手机屏保上轻轻一按,照片里的银杏叶仿佛被按进了时光褶皱:"你猜对了。"她推了推滑下鼻梁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淬了星火,"绍兴古有镜湖,东汉时为防涝修了鉴湖,后世多称鉴湖。

    秋瑾的'鉴湖女侠'正是由此而来。"

    赵婉儿的筷子"当啷"掉在青瓷碗沿。

    她弯腰去捡,发顶翘起的呆毛扫过桌布,再抬头时眼睛亮得像两颗黑葡萄:"所以西安的镜泉村是镜湖故址,绍兴的鉴湖也是镜湖?

    两个地方都叫过镜湖?"

    "地理变迁常有的事。"施丽娅从帆布包摸出个牛皮笔记本,快速翻到夹着银杏叶书签的那页,"《水经注》载会稽山阴有镜湖,'水平如镜,朗若明鉴';《终南山志》里的镜湖是'峰峦倒浸,月映潭心'。

    两处相隔千里,却都因水面如镜得名。"她把本子转向李宝,页边密密麻麻的批注里,"黄帝铸镜"四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但《铸镜经》残卷提到,黄帝采铜铸镜时,曾'引镜湖之水淬其锋'。"

    李宝的后槽牙突然咬得发酸。

    他想起阴司那面镜子里翻涌的月光,想起袁天罡星图上缺了一角的"人位",指节抵着太阳穴轻

第289章 黄帝铸镜引出阴阳宝镜线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