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盛大宴会的意义远不止于展示大明的强盛,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悄然改变着大明君臣根深蒂固的观念。
    自秦汉以来,中土王朝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这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在传统的君主观念中,皇帝是“天子”,统治着“天下”的中心——中原地区。
    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则被视为“蛮夷之地”、“化外之地”,只能向中土王朝称臣纳贡,接受教化。
    这种观念导致大明君臣普遍存在着一种文化优越感和对外封闭的心态。
    他们认为,大明拥有最先进的文明、最丰富的物产和最强大的军队,根本不需要与海外的"蛮夷之国"进行平等的交流和贸易。
    甚至有人认为,与海外国家过多接触,会污染大明的纯净文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朱高炽作为后世来人,当然对这种封闭的观念感到不满。
    海外之地并非都是贫穷落后的蛮夷之地,而是充满了财富、资源和机遇的广阔世界。
    大明如果继续固守着传统的君主观念,闭关锁国,迟早会被世界潮流所抛弃。
    因此,他一直渴望能够引导大明走向世界,走上海洋强国之路。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打破大明君臣心中的思想枷锁,给他们打开眼界。
    这场万国来朝的盛大宴会,正是他精心策划的一步棋。
    仅凭口头劝说,很难改变群臣根深蒂固的观念。
    但当这些来自南洋各国的使者带着奇珍异宝出现在群臣面前时,当这些“蛮夷之国”的贡品让见多识广的大明官员都惊叹不已时,事实胜于雄辩。
    群臣亲眼看到了海外之地的财富和实力,亲身感受到了世界的广阔和多元。
    他们心中的“天朝上国”优越感开始动摇,对海外贸易的态度也从鄙夷不屑转变为好奇和重视。
    朱高炽清楚地知道,这场宴会只是一个开始。
    它成功地在大明君臣心中埋下了一颗开放和探索的种子。
    接下来,他就可以借着这股势头,推行一系列经略南海的政策,如组建南洋水师、扩大海外贸易、加强与南洋各国的交流合作等。
    有了群臣的理解和支持,这些政策的推行将会顺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