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中,开始推行一系列旨在稳定局势、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的政策。
    布政使黄福将民政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他亲自带领数十名官员,历时两个月,走遍了交趾的四十八个府州。
    每到一处,他都深入田间地头,与百姓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当地的人口、土地、物产等情况。
    白天,他带领官员统计人口数量,登记每户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等信息,为制定户籍制度打下基础;晚上,他则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对着油灯整理资料,绘制鱼鳞图册。
    鱼鳞图册详细标注了每一块土地的位置、面积、地形、土壤肥力等信息,为后续的赋税征收和土地管理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在他的努力下,交趾的户籍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很快建立起来,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察使暴昭则将司法公正和法治宣传作为首要任务。他率领麾下的监察御史和司法官员,深入安南各地的乡村和市集,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百姓讲解大明的律令,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以及违法后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同时,暴昭还下令在各地设立诉讼点,方便百姓告状申冤。对于百姓举报的不法之徒,无论是大明官员还是安南当地的豪强地主,他都一视同仁,严厉查处。
    在短短一个月内,他就严惩了五十余名贪赃枉法的官员和为非作歹的豪强,极大地震慑了不法分子,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指挥使盛庸则将军事防御和社会治安作为核心工作,他率领明军将士,对安南境内的流匪盗寇和散兵游勇残余势力展开了大规模的清剿行动。
    针对流匪盗寇多藏匿于山林和偏远地区的特点,盛庸采取了分路包抄、重点清剿的策略,他将大军分成若干小队,深入各个山林,对盗匪的巢穴进行逐一扫荡。
    对于那些负隅顽抗的盗匪,他下令坚决予以剿灭;对于那些愿意投降的盗匪,他则采取了宽大处理的政策,将他们遣返回乡,让他们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在清剿散兵游勇残余势力方面,盛庸更是毫不手软。他通过张贴告示、悬赏通缉等方式,鼓励百姓举报残余势力的下落。
    在他的严厉打击下,安南境内的社会治安很快得到了改善,百姓们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
    在三人的努力之下,原本饱受战祸的安南之地,似乎重新焕发出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