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2章 学习结束,老师送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日军驻蒙军第二十六师团,在原先的历史轨迹中,此时本该保有 1.3万兵力的完整编制,是蒙疆地区的“中坚力量”。

    可如今,经过独立支队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这支部队早已沦为“三流部队”。

    全师团人数仅剩五千多人,连日军标准的混成旅团(通常约六千人)兵力都不及。

    这五千多人里,有近三分之一是伤兵和刚补充来的新兵:

    伤兵们带着未愈的伤口,连步枪都握不稳。

    新兵们大多没经历过实战训练,上了战场只能当炮灰。

    驻蒙军的另一支核心力量,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处境同样凄惨。

    按照正常编制,该旅团应有五六千人,可现在拼拼凑凑,连三千人都凑不齐。

    部队的战斗力更是一落千丈:

    若是依托坚固的碉堡和城墙防守,还能勉强顶住战线。

    可一旦离开坚固工事野战,恐怕连抗战初期日军一个不满编大队都能把他们“吊起来打”。

    前后战斗力的跨度大得离谱。

    有一次,一个日军小队在归绥城外遭遇了独立支队的一个侦察排。

    仅仅交火十分钟,小队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只逃回去六个人。

    至于驻蒙军下辖的骑兵集团,曾经也是精锐部队。

    下辖两个精锐旅团加直属部队,战马精良,兵员素质高,在蒙疆草原上纵横无敌手。

    可被北路军和独立支队连番打击下,损失也不小。

    鬼子开始筹备组建战车第三师团后,有一批坦克被独立支队突袭。

    接下来的时间,骑兵支队又屡次找鬼子战车第三师团的麻烦。

    骑兵支队虽然没有反坦克武器,对鬼子的坦克无可奈何,但对付运输队却绰绰有余。。

    鬼子不可能每次运输物资都派装甲部队护航。

    光是坦克的油料消耗,就不是驻蒙军能承担的。

    于是,骑兵支队就专挑运输队下手:

    有时在公路上设伏,用手榴弹炸毁卡车;

    有时在铁路沿线偷袭,把车厢里的粮食、弹药卸下来运走。

    鬼子眼睁睁看着大批物资被截获,却毫无办法。

    派步兵护送,会被骑兵支队“放风筝”;

    派少量坦克护送,又起不到作用。

    驻守在包头的战车第三师团,开始过上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油料不够,部分坦克只能停在车库里当摆设;

    粮食不足,士兵们只能靠少量的食物充饥,有时甚至要去抢伪军的粮食。

    一个号称精锐的战车师团,竟然被一支没有任何装甲力量的骑兵支队压制。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却成了独立支队战士们口中的笑谈。

    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鬼子的资源本就紧缺,太平洋战场的失利更是让他们资源捉襟见肘,坦克根本无法频繁出动。

    另一方面,蒙疆地区的战线太长,从包头到集宁的数百公里路程中,大部分地区都在独立支队的活跃范围内,鬼子根本无力组织兵力驱赶。

    独立支队也没打算炸断平绥铁路,不停的给鬼子放血。

    这条铁路对鬼子来说是补给线,对独立支队来说,却是送物资的通道。

    炸断了,谁还会给他们送粮

第232章 学习结束,老师送行-->>(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