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1章 李世民上钩!因果倒转,目的达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案的偷盗者?”

    刘树义如实摇头:“臣只能从卷宗的文字里,发现些许问题,但饷银案的最终结果是否真的有问题,臣没有亲自调查过,没有更多的线索与证据,不敢妄言。”

    李世民听着刘树义的话,半晌又是无言。

    他指尖不断磕着扶手,只听那细微又连续的声音,在空旷寂寥的大殿内不断回响,这声音就有如遥远的战鼓在擂动一般,让刘树义的心跳也随之同步跳动起来。

    刘树义下意识屏住呼吸,他知道,李世民此刻的内心,就如同这战鼓一般,在重查与否之间徘徊争斗。

    “刘树义听令……”

    突然,李世民手指动作一顿,声音响起。

    刘树义连忙行礼:“臣在。”

    李世民双眼深沉的看着下方的刘树义,道:“朕治国,一直以公正清明为准则,既然已经知晓饷银案存在诸多问题,那就不能对其放任不管。”

    “此案已有百余人丧命,更有近千人流放,若此案当真别有内情,那便意味着上千人蒙冤受难!”

    “哪怕这种可能性只有十之一二,朕也不能让忠诚大唐的将士蒙冤而不理不睬。”

    “故此,朕决定,即刻起,重查饷银案!”

    “此案之问题既然是你发现的,那便由你负责,朕给你最大权限,尽你所能调查此案,朕要知晓真相,朕要知道……最后的贼人,究竟是否是冯木!”

    刘树义眸光一闪,心中长出一口气。

    目的……终于达成了。

    他没有任何迟疑,当即朗声道:“臣遵旨!臣必竭尽全力查明真相,以报陛下之厚信。”

    李世民微微颔首,他拿起毛笔,迅速写了一封手谕,而后拿起玉玺盖在了上面。

    他拿起手谕,轻轻吹了吹上面未干的字迹,将其交给刘树义,道:“持此手谕,你可调动任何人辅佐你,也可让任何人配合,若有人故意为难你,不愿配合你,你若不方便动手,就来找朕,朕给你做主!”

    李世民知道当年调查饷银案的人地位都不低,刘树义一个五品的刑部郎中未必能镇得住他们,但论起查案的本事,没有人比刘树义更厉害,饷银案已经过去了快四年,且其中牵扯的隐秘恐怕极深,除了刘树义外,他也想不到还有谁能有机会查到真相。

    所以,他便专门叮嘱刘树义,自己会成为刘树义最大的靠山。

    无论如何,他都必须知道饷银案的真相,要知道那幕后贼人的目标,究竟是否是自己。

    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他,不能容忍任何对自己有恶意的人,藏于自己身旁!他可不希望自己也经历一次玄武门之变。

    刘树义要的就是李世民这句话。

    他声音更加清朗:“臣必不让陛下失望!”

    …………

    沉重的宫门缓缓打开。

    刘树义快步走出了皇宫。

    正在宫门外等待的陆阳元和莫小凡见刘树义出来,连忙迎了过去。

    不等他们开口,刘树义直接道:“陛下有令,命本官重查饷银案。”

    他看向陆阳元,道:“陆副尉,你立即赶回刑部,去找赵主事,让赵主事整理一份名单,本官要知道武德七年所有参与饷银案调查的三司官员后续的情况,包括他们在饷银案中立下的功劳,是否升迁,以及现在他们是什么身份。”

    “赵主事若是遇到困难,可找崔员外郎帮忙,让他们以最快速度将名单整理出来。”

    陆阳元闻言,没有任何迟疑,当即道:“下官这就去做。”

    说罢,他便快步转身,就要离去。

    “等一下。”

    刘树义又叫住了他。

    陆阳元疑惑看向刘树义,便听刘树义道:“稍等我一下。”

    说着,他直接登上了马车,马车比较宽敞,上面有一个小桌板,刘树义利用小桌板,迅速写了一封十分简明扼要的信。

    之后他将信装进信封,递给陆阳元,道:“将我的话转告完赵主事后,你就去找杜公,将这封信交给杜公。”

    于公,杜如晦是他刑部最大的领导,于私,杜如晦是扶持他的贵人,也是他未来的岳父,所以于情于理,他都要将自己重查饷银案的事第一时间告知杜如晦,这既能体现自己对杜如晦的尊重,也能避免后续若发生什么意外,杜如晦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无法及时出手。

    身在官场,多做一些准备,百利无一害。

    做完这一切后,确认没什么疏漏,刘树义看向莫小凡,道:“小凡,我们去……大理寺。”

    大理寺?

    莫小凡不知想到了什么,眼底神色微微闪烁了几下。

    他因坐在车辕上赶马,背对着刘树义,所以刘树义没有发现他神情的变化。

    他低着头,没有问刘树义去大理寺做什么,直接甩动鞭子,赶着马车迅速离开了宫门。

    不到一刻钟,马车便抵达了大理寺衙门。

    刘树义走下马车,看着威严肃穆,十分庄正的大理寺,微微点头。

    大理寺与刑部算是兄弟单位,彼此之间经常有公务上的往来,他对大理寺不算陌生。

    “见过刘郎中。”

    看守大理寺的侍卫见到刘树义,连忙上前行礼,询问道:“刘郎中,您要找杜寺丞?”

    刘树义和杜构关系亲近的事,刑狱体系的人都很清楚,故此一见到刘树义来到大理寺,侍卫就觉得刘树义是来找杜构的。

    可这一次,他猜错了。

    刘树义道:“劳烦通传一下,本官要见任少卿。”

    饷银案的转折之人,是时任大理寺正的任兴。

    自己兄长能够立功,后续得以提拔的贵人,也是任兴。

    所以现在既然得到了李世民的命令重查饷银案,那任兴,就是避不开的人。

    既然避不开,迟早要见面,不如第一个就查任兴!

    自己刚刚得到圣命,消息还没有传出,任兴如果真的有问题,便没有时间去准备和思考。

    故此,自己现在去见任兴,或许就能打他一个出其不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