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忠,得以被写进了卷宗之内,且在之后论功行赏时,破例得到了提拔。
这本没什么问题,若刘树义在查案途中,有人能帮自己发现关键线索,自己也会重用并且提拔对方……
可是,刘树义知晓刘树忠有后悔之事。
且通过他的推断,让刘树忠无比后悔的事情,就在饷银案后……那刘树忠所立的功劳,就值得深思了。
刘树忠发现暗格,无论是因为运气好,还是观察敏锐,都不影响他直接推动了饷银案向真相的靠拢,可以说功劳之大,仅比发现冯木行踪异常,怀疑冯木进而去搜查的任兴低一些。
这样的功劳,这样的成绩,刘树忠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去隐瞒自己的弟弟。
可刘树忠就是隐瞒了。
所以,这是否意味着……刘树忠发现暗格之事,存在问题?
暗格不是刘树忠发现的?刘树忠强占了其他人的功劳?
还是说……暗格后面的牌位与信件有问题?
亦或者,还有其他的,自己暂时没有想到的问题?
刘树义神色闪烁,双眼又一遍扫过卷宗。
片刻后……
刘树义缓缓吐出一口气,将卷宗合拢。
赵锋见刘树义终于看完了卷宗,这才小声问道:“刘郎中,如何?”
赵文忠听到赵锋的话,虽然不明白刘树义为何突然要找饷银案的卷宗,但也好奇的看向刘树义。
然后,他就见刘树义看向他,道:“赵评事,不知你是否知晓,家兄立功后,是谁为家兄请功,提拔的家兄?”
“这……”
赵文忠愣了一下,他完全没想到刘树义会问这样的问题。
他忍不住道:“刘郎中问及此事,难道此事有什么问题?”
刘树义自然不会告知赵文忠实情,他只是轻笑道:“家兄失踪快两年了,本官最近每晚都会梦见家兄,突然发现,我以前对家兄竟是那样忽视,所以现在……我想多了解下家兄的过去,弥补心中的愧疚。”
赵文忠这才恍然,他说道:“因刘评事是在任少卿搜查冯府时,发现的暗格,帮助任少卿发现了冯木的问题,所以任少卿对刘评事很是看好,在案子结束后,任少卿多次称赞刘评事,也是他破例让刘评事晋升,补缺评事之位。”
任少卿……
刘树义眸光闪烁,赵文忠所说的任少卿,就是当时查案的大理寺正任兴,因任兴在饷银案里立下主功,所以饷银案结束后,任兴晋升为四品大理寺少卿。
所以,任兴就是刘树忠晋升的贵人?
那任兴会提拔刘树忠,真的是因为刘树忠帮了他大忙,还是说……其他原因?
刘树义想起了自己之前的一个猜测,刘树忠在大理寺的异常行为,可能是有人在控制他,不让他与其他人亲近……
如果真的是这个可能,那这个人……会是任兴吗?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卷宗,道:“不知任少卿与家兄平时关系如何?”
赵文忠想了想,道:“任少卿是四品重臣,距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平时一个月都未必能和任少卿说一句话……所以关系谈不上好坏吧?”
“不过想来刘评事在任少卿心里的地位,肯定与我们不同,毕竟刘评事是任少卿提拔的。”
刘树义总结了下赵文忠的意思……所有人都认为刘树忠在任兴心里地位不低,但实际上,两人在饷银案之后,基本上没有交集。
为何会这样?
不希望被其他人看见两人关系亲近?
还是说,任兴对刘树忠的提拔,真的就是公事公办,事后对刘树忠并无特殊看待?
刘树义摇了摇头,越发觉得刘树忠周围就好似蒙了一层薄雾,明明与前身共同生活这么久,可自己却全然感受不到一点熟悉之感。
反倒是有一种连对方长相,都越来越模糊的感觉。
看来刘树忠不止是无端消失十分诡异,连他的晋升,乃至之后两年的行为,也都很是诡异。
而想要破解刘树忠的诡异,明白刘树忠究竟在这个案子里,是什么角色,究竟做了什么,又究竟为何会如此后悔……只有一个办法。
重查饷银案!
可饷银案已经结案,且有上千人因此丧命或流放,查案的人员也有数百之众,更是有三司长官这样的重臣参与……
自己一个五品的刑部郎中,凭什么重查?
谁会愿意配合自己?
谁又会希望他们结束的案子,被查出问题?
此案有那么多人丧生,可不是一个小案,若真的被自己查出问题,谁能担当得起?
一旦自己想要重查的消息传出,估计第一时间,这些人就会出现阻挡。
哪怕当年的三司长官,在玄武门之变后,已经被替换了,可人虽下去了,势力与影响还在。
更别说如任兴这样的人,还仍在关键位置上。
但凡自己敢冒头,刘树义相信,自己第一时间就会知道什么叫打压与针对。
可不查?
他如何知道刘树忠的问题?不知道刘树忠的问题,如何规避自己未来可能遇到的危险?
当年五品的韩熙帮不了刘树忠,一旦危机降临,五品的自己绝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他如何能放任不管?
饷银案,他必须得重查!
而且必须得让其他人不敢阻拦!
刘树义盯着手中的卷宗,心思百转。
忽然,他蹭的一下站了起来。
抓着卷宗,便直接向外走去。
陆阳元连忙跟了上去,道:“刘郎中,你这是?”
“备马,本官要见陛下。”
饷银案干系甚大,很多都是他目前得罪不起的人,故此……他只能给自己找一个其他人也不敢得罪的靠山。
只是李世民也未必会同意他无端调查已经结束的案子。
所以,得想一想如何忽悠李世民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