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身关于这方面的记忆很少,或者说刘树忠并未在原身面前提及过多的公务,原身那时还不是朝廷官员,只是一个被兄长保护的很好,只会闷头读书的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原身对于此事唯一的记忆,就是兄长似乎在一个案子里,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因此得以晋升。
而原身也是在兄长晋升之后,突然间得到了一个考核的资格,然后通过了考核,就补了刑部主事的缺。
刘树义之前未曾想过原身为官的事,现在回忆此事,突然觉得有些奇怪。
原身没有参加科举,也没有在吏员的位置上积累功劳,凭什么直接就有资格参加考核?
哪怕这里面有刘树忠的手笔,可刘树忠即便晋升,也只是八品的大理寺评事,如何有如此大的能量?
而且原身参与考核的时间,与刘树忠晋升的时间前后相差也就一个月……
“难道这里面,有某种关系?”
“刘树忠破例晋升,原身也破例参加考核……”
“两个破例……”
刘树义眸光不由闪烁起来。
他看向赵文忠,道:“不知我兄长担任问事时,管辖他的评事是谁?”
赵文忠道:“是王评事,不过他因为意外身亡了,刘评事就是补的王评事的缺。”
“意外身亡?”
刘树义眼底精光一闪:“不知是什么意外?”
赵文忠说道:“出去查案,回来时经过翠华山,不小心跌落了山崖。”
“跌落山崖?”
刘树义不久前刚在翠华山查过案,知晓翠华山的情况,翠华山确实有一段山路,是与悬崖相邻,若不小心,的确有坠落的风险。
可是会走翠华山的人,都知道翠华山的危险,怎么可能会不小心?
刘树义问道:“王评事出现意外时,周围可有人目击?”
“有。”
赵文忠道:“王评事当天身体不舒服,坐着马车返回,还有十几个大理寺的吏员跟随,因马车速度太快,车轮轧中了一块凸起的石头,车厢直接侧翻,连马带马车都跌落了下去。”
“吏员们来到山底寻找时,车厢已经碎裂,王评事也已然没了呼吸。”
刘树义大脑自动浮现相应画面。
按照赵文忠所言,这种意外确实有发生的可能。
只是,会不会有些巧?
正巧王评事不舒服,没有自己骑马,无法掌控座驾,就遇到了车轮在极快的速度下,轧中凸起的石头……
明知道路一旁是悬崖,速度还那么快。
而且,王评事是主管自己兄长的评事,结果他一死,兄长就直接晋升补缺……
这前后承接的,着实是过于顺滑,并且随着王评事的身死,自己兄长参与过了哪些事,在这些事里表现如何,也都无从知晓。
就好似一刀,将兄长担任问事时的一切,给割开了。
从此,众人只记得大理寺评事的兄长,而不知晓问事的刘树忠!
刘树义轻轻呼出一口气,他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兄长后悔之事的关键……
他继续向赵文忠问道:“不知王评事出事时,给他赶马的马夫结果如何?也一起掉下悬崖了吗?”
赵文忠仔细想了半天,才道:“好像没有,马夫似乎在车厢倾倒时,被甩了下去,侥幸活了下来。”
果然……
刘树义眼眸眯起,他越发觉得王评事的死,有蹊跷。
“王评事出事时,不知家兄是否跟着?”
“没有。”
赵文忠这次答的倒是很快,道:“当时刘评事,或者说多数的问事都被借调走了,去调查一个大案。”
“大案?”
刘树义目光一闪,道:“什么大案?我兄长晋升,是因为此案吗?”
赵文忠点头:“是,刘评事在此案里立了不小功劳,又因王评事发生意外,出现空缺,故此按照刘评事的功劳,经吏部审核,便让刘评事由问事晋升为评事。”
自己兄长前脚刚在大案里立功,后脚王评事就发生意外,然后刘树忠就晋升……这怎么看,都像是故意在给刘树忠让路。
是刘树忠为了尽快晋升,所以对王评事下的手?
还是其他人出手,为刘树忠扫平障碍?
若是后者,目的是什么?
让刘树忠效忠?掌控刘树忠?
刘树义想起了自己刚刚的第三种推测。
——有人掌控刘树忠,不允许刘树忠与其他人结交,发展势力。
兄长在大理寺的异常行为,会是这种可能吗?
令兄长后悔的事,会是王评事的死吗?
刘树义忽然觉得原身记忆里刘树忠的形象,模糊了起来。
以前对刘树忠的印象,是坚强,勇敢,保护弟弟的好哥哥,为了光复刘家这个愿望,可以拼尽一切的勇士。
可现在……
王评事的死,让他也有些不敢确定了。
终究是没有亲自与刘树忠接触过,而原身……说到底,过于单纯了,那些单纯的记忆与认知,无法给他提供丝毫有用的帮助。
刘树义轻轻吐出一口气,压下心头纷杂的思绪。
王评事的死,终究只是猜测,哪怕再是巧合,没有真凭实据,也不能当成事实来看待。
所以,还是要将目光放在刘树忠后悔之事上。
目前能够明确的,就是刘树忠的人生转折点,在这件所谓的大案上,而这个案子,他立下了大功,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影响了最终结果……正好符合自己关于刘树忠后悔案子的条件。
因此……
刘树义抬起头,直接看向赵文忠,道:“赵评事,麻烦你帮我把这件大案的卷宗找来。”
赵文忠自是不敢耽搁,连忙向卷宗室的官员说明是哪件卷宗,那个官员迅速跑到了二楼。
没多久,就听咚咚咚的脚步声从楼梯上传来。
“刘郎中,这是你要的卷宗。”
卷宗室官员献宝一样将卷宗双手递给刘树义。
“多谢。”
刘树义没有任何废话,接过卷宗后,迅速将其翻开。
然后,他就看到了卷宗最上面的几行字。
“武德七年八月,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率军进犯中原,秦王率兵抵抗,期间朝廷集各州之力,聚齐军饷送于军营,岂料军饷抵达军营后,所有铜板尽数化为石头,二十万贯军饷不翼而飞,天下震动,是为
——武德第一大案,军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