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9章 武德第一大案浮现!震惊的发现!他究竟是善是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会不确定?

    赵锋解释道:“下官也是这样问的,她们说在那之前的白天,有两次老鸨与一个男子见过面,那个男子和那晚独自饮酒的男子体型相似,但是否是同一个人,她们没见过这两人样貌,因此不敢确定。”

    白天?

    刘树义眸光微闪。

    原身记忆里,刘树忠从未与人在晚上应酬过,所以他一开始听说刘树忠与妙音儿相识,且关系不一般时,心里是极度怀疑的,这不符合原身的记忆。

    可若是刘树忠与妙音儿是白天见的面,那就不同了……

    刘树忠身为大理寺评事,经常要出去查案,在查案的间隙,若与妙音儿暗中相见,那机会可就多了。

    刘树义指尖摩挲着杯身,眉头微微蹙起,现在掌握的信息,似乎越发证明妙音儿与刘树忠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难道妙音儿真的没有欺骗自己?

    还是两人秘密相见,是其他的原因,而非妙音儿所说的感情。

    “信息太少,想要知道具体情况……看来,还是要见妙音儿才行。”

    不过见妙音儿之前,还是要想办法将刘树忠后悔的事弄清楚,掌握更多的信息……只有掌握着出乎妙音儿意料的信息,才可能验证出妙音儿话语里的真假,否则以妙音儿那妖女般的性子,见了也白见。

    而有了妙音坊其他女子的口供,刘树义也算初步验证了韩熙的话。

    那么,刘树忠那所谓的“时光倒流”的愿望,真实性也就更高了。

    现在就看……他能否找到刘树忠在绝望之际,也希望能够弥补的后悔之事。

    “刘郎中……”

    这时,赵文忠捧着一摞卷宗快步走了过来。

    他将这些卷宗放到刘树义身前的桌子上,道:“这些卷宗要么是刘评事单独调查,要么是刘评事参与调查,从刘评事武德七年升任评事,到他武德九年失踪,所有卷宗皆在这里。”

    刘树义粗略数了一下,卷宗共有三十余份。

    两年时间,刘树忠或主导,或参与调查了三十余个案件,这频率不算低了。

    毕竟不是谁都和自己一样,几天一个案子。

    更别说能够需要大理寺派人调查的案子,本就不多,那些案子还要进行分配,刘树忠品级不高,只能由上面安排,而无法主动选择是否参与案子,因此两年三十多个案子,还属于正常偏多的。

    “辛苦了。”

    刘树义向赵文忠点了点头,道:“赵评事先坐下喝杯水吧,待本官看过之后,我们再聊。”

    赵文忠自是摆手:“下官也没做什么,刘郎中自便,下官站着等便是。”

    刘树义见状,知道赵文忠对自己有些敬畏,不敢一起坐着,他也没有勉强,直接拿起卷宗查看起来。

    刘树忠只是八品大理寺评事,因此能够完全主导的案子并不多,且这些案子都算不得什么大案。

    能被地方衙门送到大理寺,请求大理寺支援,多数都因为案件的参与者里有官府的人,案子较为敏感,地方府衙不敢轻易做出决断。

    而这些案子,地方府衙原本调查的就已经差不多,只差给出最终结果,所以刘树忠去查,也基本上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

    刘树义仔细阅览了一遍这些案子,没发现任何问题,便将其置于一旁。

    之后他又拿起刘树忠参与调查的案子卷宗,这些案子的主要调查者,品级最高的是五品的大理寺正,低一些的是六品的大理寺丞或者大理司直,因此八品的刘树忠,只是一个听候差遣,指哪打哪的小人物。

    刘树忠在这些案子里,最多就是听从上官吩咐,去问询口供,或者搜查线索,并无他发挥的地方,因此他对案子结果的影响十分有限。

    就如白惊鸿父母的案子,刘树忠明明已经发现了案子里的问题,且向秦无恙禀告,希望能够重新调查后,再给出最终判决。

    可秦无恙根本不理刘树忠,甚至反过来打压责怪刘树忠。

    所以这些案子虽然结果可能会不如刘树忠意愿,可真正的责任并不在他,他也已经尽了全力……这种情况下,应该不会让刘树忠内心后悔成这个样子。

    真正能让刘树忠后悔的事,应该是刘树忠直接影响了最终的结果,而结果存在很大的问题……

    但这些案子……

    刘树义迅速将剩余的卷宗一一翻过,眉头完全皱了起来。

    这些案子,他倒是发现了几个案子的证据链不够完整,但除了白惊鸿父母的案子等少数两三个案子外,其他案子结果应该没什么问题。

    而即便是这少数两三个案子,自己兄长在其中也没什么重要的任务,更没有对结果产生丝毫影响。

    这些案子,都不符合自己的条件。

    “为何会这样?”

    刘树义看着桌子上的卷宗,眉头紧紧蹙着。

    难道是自己判断错了?

    刘树忠后悔的事,不是案子,而是其他?

    还是说韩熙欺骗了自己?

    亦或者……刘树忠还有其他参与的案子?

    刘树义看向赵文忠,道:“赵评事,家兄晋升大理寺评事之前,也参与过一些案子的调查吧?你可记得都有哪些案子?”

    “这……”

    赵文忠有些迟疑:“赵评事晋升评事之前,只是流外官大理寺问事,而大理寺问事由评事管辖,但负责他的评事,不是下官,所以下官也不是太清楚赵评事在担任问事时,都参与过哪些案子。”

    “而且因为他品级过低,即便参与了案子,也不会在卷宗上留下名字,故此想找……很难。”

    流外官是未进入九品以内的吏员职官,通过考核后,可升迁进入九品之内,正式成为唐朝官员。

    就与之前的赵锋差不多,但赵锋遇到了自己,很快就得以正式晋升,可刘树忠……原身记忆里,熬了足足三年,才得以找到机会晋升。

    而三年晋升,对很多流外官来说,已经是奇迹一样的速度了,流外官也有九品,也需要一级一级往上升,升到最高的勋品后,才能申请“流外入流”程序。

    刘树义记得,刘树忠担任的大理寺问事,应该是流外三品的品级,之后就突然晋升为八品大理寺评事,连“流外入流”的考核都没有参加。

    这种特殊的晋升,往往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再加上贵人提携……就如赵锋,赵锋能成为主事,一方面是跟着自己侦破了许多足以动摇大唐根基的大案,积累了不少功劳,再加上自己与杜如晦的同时提携,才能越过考核,直接晋升。

    刘树忠又是因何越过考核晋升的?

    

第139章 武德第一大案浮现!震惊的发现!他究竟是善是恶?-->>(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