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官员,加起来能把大海填平。
但李显穆相信,那些性格中庸、温和老好人的官员,或许会看不下去,但绝对不会这么快,这次上奏的人,一定都是比较心虚的,亦或者是被撺掇着上奏。
敌人开始心慌,那就证明现在的举动有效果,所以李显穆说他们建议停止扩大影响的举动,是“一派胡言”。
朱瞻基也认可李显穆的想法,又道:“不过山东和河南这件事,最终仍旧要确立一条线,老师你现在是想要打草惊蛇,引蛇出洞对吧?
待达成目的后,还是要尽快让河南、山东两地民间安静下来,如今正是秋收时节,本来就因为连着下了几日雨,导致今日粮食歉收,若是因为此事耽误了收成,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以农为本的农业社会,什么事也打不过秋收,不得不说,他们在这个时候上奏,挑选的时机极其恰当。
让皇帝以及李显穆不得不投鼠忌器。
以朱瞻基看来,这件事的确是不好解决,这么短的时间,真能引蛇出洞吗?
若是引蛇出洞不成功,那这么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进去,可就都白费了功夫。
李显穆闻言却微微一笑。
“陛下所想,是臣所不曾想到的,臣让于谦在河南大肆作为,本来也不是为了引蛇出洞,而是为了调虎离山、转移视线,而后敲山震虎、以为威慑。”
“哦?”
朱瞻基坐直了身子,脸上带着浓浓的好奇,“这是何意?”
“陛下可还记得这连续两次查办大案,其起因是什么?”
朱瞻基顿时一愣,不由自主的回忆,而后一件大事瞬间闪过他的脑海,他这才有些骇然道:“是废后之事,这些时日朝廷中的大事一件接着一件,朕竟然将这件事忘记了。”
这实在无可厚非,毕竟甘肃假冒赈灾案、黄河大堤案以及赵城身亡案,都是涉及许多人生死的大案,而废后之事,则并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更多只是被用来充当政治斗争的借口。
当初围绕着废后,有人想要和李显穆打擂台,且占据上风。
但李显穆却没有接战,而是选择了用反贪司来开辟第二战场和第三战场,并且后两个战场的规模以及后果,都远远超过第一战场,那第一战场,自然就没人关注了。
但李显穆从来就没有忘记,他真正的目的是取得第一战场的决定性胜利。
现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黄河大堤案吸引,正是他回到废后大事的恰当时刻!
是以皇帝话音刚落,李显穆便重重点头,沉声道:“正是废后之事,陛下,如今山东、河南黄河大堤案悬而未决,于谦扩大了调查的范围,让无数官吏为之惶然,生怕牵连到他们头上。
若是在此时,陛下再次提出废后之事,朝廷之中,又有几个人敢再次提出反对呢?
只要反对的人不多,这件事就可以直接实行了,臣为陛下庆贺。”
朱瞻基恍然大悟,如今于谦在河南和山东的所作所为,就像是一把悬在所有人头顶上的刀子,随时可以牵连到一些人,在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缩着脖子,绝不会挑衅他这个皇帝。
至于极少数人,他完全可以不搭理,甚至直接将其人查办。
之前困扰他废后的烦扰,在如今的态势下,竟然轻而易举就消失了。
废后之事本身没有变化,但变化的是朝野之间的势,之前是那些官员用传统纲常为利剑对着他这个皇帝,现在则是他这个皇帝翻转过来对准了官员。
“妙!当真是绝妙!”
朱瞻基越想越忍不住为之赞叹。
见皇帝完全认可,李显穆趁热打铁道:“陛下,臣认为还是不要直接废掉皇后,最好是能体面的,让皇后自己主动‘推位让贤’,否则传扬出去,毕竟是做了不好的表率,若是皇后主动‘推位让贤’,则好听的多。”
朱瞻基只微微略一思考,便重重点点头,认可道:“老师你说的很对,朕是知道有些对不起皇后的,只要她愿意主动退位,朕不会为难她一个妇道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