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章 大势逆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秋意深浓,雨落狂流。

    当人没有信仰时,杀戮会产生畏惧。

    当人有信仰时,杀戮只会激起更强的反抗。

    此刻的河南、山东二省之中的反贪司官吏,便产生了一股汹涌而来的哀兵之意。

    于少司抬棺出京,竟然这么快就应验。

    谁在恐惧?谁在作恶?

    在赵城死去仅仅三天后,自京城有圣谕,如雷霆般降落!

    “追封赵城为翰林学士,依照翰林学士俸禄,着开封府每岁供给其寡母、幼妹钱粮、布帛,直至其寡母逝世、幼妹出嫁。”

    虽然没有大头的养廉银,但翰林学士的俸禄,也够两个妇道人家安稳的生活了。

    朝廷对赵城的抚恤算是尽人心之重。

    有千金买马骨之效。

    一众反贪司官吏听闻后,皆心中感念。

    在上述抚恤之后,才是真正的重点,“着锦衣卫北镇抚司、皇城禁卫卫护众反贪司官吏安危,再着保龄侯率京营出征,清剿山东匪患。”

    后者算是个幌子,真的让人震动的乃是前者,近百缇骑出京,甚至锦衣卫千户都派出了两个,再加上本地的锦衣卫,这阵势自永乐二十一年后,再也不曾见过。

    这些锦衣卫到了河南和山东后,一队人跟着反贪司官吏,一队人则直接消失,去调查赵城真正的死因。

    于谦带着一众反贪司官吏则查着当初的总账,试图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所谓,凡有接触、必有痕迹!

    这世上从来没有天衣无缝之事,于谦带着一群人昼夜不停的去核实从另外一些人嘴中得到的信息,那些本就有所破绽的地方,是经不住细查的。

    那些官吏也没什么硬骨头。

    尤其是赵城死去这件事,不仅仅是让于谦他们生出兔死狐悲之念,更是让很多心中有鬼的官员,吓破了胆。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贪污的胆子,却没杀朝廷命官的胆子,有期徒刑、流放、斩监候(死缓)、斩立决,很多人的罪都没重到要判斩立决。

    贪三万两的可能是死定了,但下面的人可能就贪了三百两,只要不是洪武朝,怎么判也不至于砍头。

    等到大赦,

    就算是大贪特贪的,死一个和死全家,还是分得清的。

    赵城一死,就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是不是有人铤而走险,被赵城拿到了什么证据,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赵城做掉了。

    这简直就是拉所有人下水。

    朝廷的举动、反应,只能证明,皇帝陛下以及中枢诸公、尤其是守正公李显穆,对这件事更重视了,且极其愤怒,大批的锦衣卫来到河南和山东,就像是利刃出鞘,不出血怎么可能就回鞘呢?

    ……

    华盖殿。

    皇帝朱瞻基正翻看着手中奏章,嘴角噙着一丝冷笑,又翻看了几本奏章后,望向正侍立于旁的李显穆,“老师,这些奏章特意都没经过内阁,你怎么看?”

    听到这些奏章没经过内阁,李显穆顿时眉头一挑。

    随着内阁权势日盛,且票拟制度渐渐盛行。

    如今大明的奏章都是先送到通政司,由通政司做初步的分类,以及查看格式是否正确,若是没有问题,就送进宫。

    有一些特意加盖的秘密奏章,通政司是不能提前看的,不过非常少,且都是皇帝特意赐下的权力。

    奏章送进宫后,紧急的直接给皇帝,大部分则交给内阁,由内阁先处理,进行票拟,而后再交给皇帝披红。

    从这一套流程之中,明眼人大概就看出来了,通政司表面上只是传递一下奏章,但实际上是非常有权力的,甚至能决定哪些奏章直接呈递给皇帝,哪些则归入内阁。

    毕竟是否紧急,某种程度上,只在通政使的嘴里。

    只要不做的过分,皇帝一般也不会在意。

    通政司平日里可能不显山不露水,但关键时刻,就能把一些关键的奏章,在恰当的时机,送到皇帝的面前!

    这些奏章,将

第27章 大势逆转-->>(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