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章 造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该是治一治了”,李显穆这话说的轻巧,可却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因为这一句话,家破人亡!

    “不过接下来的大朝会,你想好怎么应对了吗?有小道消息说,他们要在大朝会上发难,反对此次改制。”

    几人眉心皆是一凛。

    “这不是必然的事情吗?”李显穆却很是轻松,“大朝会现在也只剩下这一丁点功能了。”

    几人闻言皆是一愣,而后便是深深的苦笑。

    洪武时期的大朝会是处理朝政的场合,可从永乐中后期开始,大朝会就渐渐成了礼仪性的场合,大多数的政务,都是通过廷议来实行的。

    洪熙年间后,更是内阁商议,而后询问六部尚书,就直接颁示,大朝会的议政功能彻底废了。

    但从法理上,大朝会才是真正的议政场合,在这里形成的决议,才是最具有广泛性的,于是大朝会就扭曲成了一个政治斗争的场合。

    在这里爆发了极多的发难、攻讦、胡搅蛮缠,乃至于血腥。

    “看来元辅是胸有成竹了。”

    “元辅一入仕便经历了迁都之事,这些年遇到过的难题不知凡几,这件事虽然比较严重,但也不过就是尔尔。”

    内阁头号李显穆吹,杨荣当即开始恭维。

    内阁中顿时响起一阵阵爽朗的笑声,此番之政策,若是真的能够推行,那内阁的权势又会加强,这些商号的预算,可是需要内阁批示的。

    毕竟,内阁因为品级低,无权管理六部,难道还管不了你一个商号了?

    须知,官商也是商!

    众人笑着,李显穆的眼底却满是寒光,他等待的机会并不是大朝会,而是来自乐安的消息。

    他在等待汉王的消息。

    从当初皇陵贪腐案,而后建立反贪司,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再加上工部这件事,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极好的机会。

    按照探子来报,汉王果然坐不住了。

    汉王这条胖头鱼,终究是被李显穆这个高明的钓鱼人,给钓了出来。

    ……

    不及大朝会。

    一道来自山东的消息便经过八百里加急,传到了京城之中,汉王朱高煦,反了!

    皇宫。

    “朱高煦在乐安挂起了反旗,说朝中有奸臣,败坏祖宗的法度,要毁灭大明的社稷江山,他要奉天靖难,诛除奸臣,匡扶社稷。”

    内侍胆战心惊的将这番话在华盖殿上道出。

    奉天靖难四个字重重砸在朱瞻基心上,让他的脸都扭曲了起来,“奸臣?谁是奸臣?”

    内侍踌躇着,还是缓缓道:“他说是……是……”

    “是我。”李显穆面无表情的站在殿中,“汉王说的是我,对吗?”

    “是……”

    朱瞻基直接笑了出来,可殿中却没人笑,因为皇帝的笑声之中没有半分喜意,只有如同万年寒川一般的冰冷。

    “太祖皇帝亲自教导抚养,太宗皇帝、先帝、朕,三代皇帝重用,我们都认为李显穆是忠臣、良臣、贤臣,唯独汉王认为老师是个奸臣,他可真是聪慧的,能知人所不知。”

    “老子说过,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丑的存在,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恶的存在,这世上若都是聪明人,那便没有蠢人了,正是汉王的存在,才映衬着满朝的君臣,皆是贤君、良佐。”

    李显穆这番毒舌,立时将殿中凝滞的气氛一扫而空,皇帝以及群臣,纷然大笑起来,语气之中满是嘲讽之色。

    若是汉王知道朝廷君臣对他如此不屑一顾的话,怕是又要气的落金豆子了。

    朱瞻基因李显穆的一番话,略微消了一些气,“不过汉王造反,不得不重视,总要先拿一个章程出来。”

    奉天靖难,还是让人有些不安。

    “陛下,当初汉朝爆发七国之乱,汉景帝先斩杀了晁错,让叛乱的七国失去了道义,如今我等可以先效仿。”

    这话没人敢接,朱瞻基也将目光落在了工部尚书身上,眼底寒意大炽。

    工部尚书好似不曾看到,

第16章 造反-->>(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