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六次审判,除了京二审以外,余下五次都有问题。
就连京一审,都有大问题。
关键,还敢火烧钦差!
钦差,那可是皇帝的“化身”,代表皇权巡狩地方、处理要务,其身份自带“君权延伸”。
这都敢杀?!
“陛下,江阁老与顾侯受诏入宫。”司礼掌印太监李宪走近,通报道。
“嗯。”
赵策英呼了口气,挥了挥手。
约莫十息,江昭与顾廷烨,相继入内。
粗略扫视一眼,却见除了赵策英与几名太监、宫女以外,并无他人。
这会儿,赵策英手持奏疏,面色冷得难看。
江昭暗自抬眉,暗自有了揣测。
最近,除了废后以外,还真就有一件事可能让赵策英为之愤怒。
杨武案!
这道案子,并未经过内阁的手。
不过,为官做宰者,门生故吏遍布四方,自是不乏一些眼线。
刑部动作不小,更有火烧钦差之“壮举”,江昭想不知道都难。
“微臣,拜见陛下!”两人齐齐一礼。
“不必多礼。”赵策英摆了摆手。
说着,奏疏经太监传递,落入江昭手中。
果然!
仅是望了一眼,江昭就心下了然。
杨武案,表面上是一名举子的冤屈,但实际内涵却远不止于此。
往小了说,这是官官相护。
往大了说,这是君威不足。
杨武案,其妻屡败屡战,都已经上御状打到了大理寺,竟然还能继续冤屈下去!
要知道,这道官司可算不上复杂,淳安县令的背景也并不深厚,更非疑难奇案。
但,就是仗着官官相护,竟然连御状都足足告了两次,实在是骇人听闻。
钦差查案,火烧钦差,那就更是原则性忌讳。
约莫望了半炷香,江昭垂手,奏疏传到顾廷烨手上。
“国祚百年,肮脏丛生!”
赵策英沉声道:“两浙路民怨四起,舆论滔天。这一案子,必须得是铁案。”
“两浙路,也必须得震慑!”
“官家要臣下两浙路查案,肃清逆贼?”江昭抬眉道。
火烧钦差,注定了两浙路得大变天。
鸡蛋摇散黄,蚯蚓都得劈成两半!
“不,朕是要你查两京一十四路!”
赵策英一拍木几,怒道:“朕要你,为朕巡狩!”
谁承想,有些人就连钦差都敢杀呢?
这简直是目无皇权,不可饶恕!
“代天巡狩?”
江昭了然,点了点头。
其实,就他的官位而言,如果是常规性的代天巡狩,绝对算是是“大材小用”。
历朝历代,常规性的代天巡狩之人,不大相同。
不过,除了天子亲巡以外,几乎都是局限于御史台巡狩。
大周一朝,巡查权力分化。
御史台、安抚使、转运使都有资格巡查,相当于地方和中央都能常规性巡查。
也就是说,常规性的巡查,一般止步于正二品。
当然,这一次不一样。
涉及“火烧钦差”,“巡狩两京一十四路”,肯定就不属于常规性巡查。
相较而言,更类似于特事特办。
一如边疆动乱,亦或是某地有了反叛,就会存在阁老一级的人物镇抚巡查。
仅是一刹,江昭就有了些许思路,沉吟道:“以臣之见。不若冻结两浙路大大小小一切官吏之擢升。”
“若已擢升,亦或是已往其他地方上任的官吏,限三十日退回两浙路。否则,便罪同‘火烧钦差’。”
赵策英身子骨一震,重重点头:
“准!”
这一招一下去,两京一十四路,起码就震慑了七成以上。
毕竟,这可是涉及官位擢升。
冻结一切人事,听着都能让人一颤。
“呼。”
赵策英长呼一口气。
还得是江卿,让朕安心!
“官家,左都御史滕甫、权知开封府王珪、吏部左侍郎陈荐、刑部左侍郎王安石、镇南伯王韶、忠武将军姚兕,一齐求见。”李宪又上报道。
豁!
竟然还有其他人?
江昭抬了抬眉,他还以为就他跟顾廷烨二人,一文一武呢!
不过,这个配置?
从一品的内阁大学士,正二品的左都御史,从二品的权知开封府,正三品的吏部左侍郎、正三品的刑部左侍郎。
宁远侯顾廷烨、镇南伯王韶、海丰郡伯爵姚兕。
镇压边疆,也就这配置吧?
约莫几息,六人相继入内。
“臣等,拜见陛下!”
“免礼。”赵策英摆手。
顾廷烨手中奏疏,适时传递过去。
不一会儿,六人已然齐齐了然。
“钦差为朕之耳目,代天巡狩,持节而行,其命即朕命,其权即朕权!今逆臣竟敢纵火焚使,是视王法如无物,视朕躬如草芥!”
赵策英怒斥道:“此等狂悖之举,非独害朕之使臣,实乃叩击九鼎、动摇国本!朕必穷究根源,务使首恶伏法、从者株连,纵藏于九幽之下,亦必掘地三尺而诛之!”
“此次,非但得查两浙路,也得彻查两京一十四路!”
赵策英冷声道:“着宁远侯、镇南伯各统兵一万,忠武将军统兵五千。以及列位爱卿,统辖御史台、吏部、刑部,代朕彻查!”
那些人,连火烧钦差都敢干!
敢火烧钦差,说明无畏皇权。
他日,就敢谋反!
查两京一十四州?
几人相视,齐齐心头一震,连忙行礼道:“诺”
“江卿!”
赵策英单独望向江昭,沉声道:“由你主彻查两京一十四路巡查之事,凡所到之地,如朕亲躬、有便宜行事之权!”
江昭一震,连忙一礼:“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