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大营村,李振生家。
三间北房墙面泛着土黄色,墙根处还沾着去年雨季留下的黑渍,房檐下挂着几串晒干的红辣椒,算是家里少有的亮色。
东房原本是堆放杂物的地方,后来大女儿李红英长大了,实在没地方住,李振生才腾出半块地方,支了张旧木板床,拉上块蓝布帘子,就算是红英的住处。
帘子一拉,一边是女儿的床铺,一边依旧堆着杂物,夜里偶尔能听见老鼠在杂物堆里窸窸窣窣的声响。
傍晚时分,李振生扛着锄头从蔬菜大棚回来,刚进院门就把锄头往墙根一扔,“哐当”一声,锄头把撞在土墙上,震下来几片干泥。
他沉着脸进了北屋,把怀里揣着的几页皱巴巴的文件往八仙桌上一扔。
“他爹,你这是咋的了?谁惹你生气了?”正在灶台边擦手的宋大娥听见动静,快步走过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
她比李振生大五岁,脸上的皱纹比男人多些,却总是带着股温和的劲儿。
李振生往炕沿上一坐,扯过搭在椅背上的旧褂子擦了擦汗,哼了一声:“还能有谁?咱那好侄子李老二呗!他可真能折腾,瞅着吧,这四季青公司用不了几日,早晚得散黄了!”
宋大娥手里的布巾顿了顿,走到桌边拿起文件,眯着眼瞅了瞅,又放下了——她也不识字。
“他爹,你这说的啥糊涂话?人家李哲扩建了那么多大棚,公司红红火火的,还给你安排了活计,一个月能挣不少钱,你咋还不盼着人家好?”
“大姐,我不是不盼着公司好,是这二小子瞎折腾!”李振生一拍大腿,声音拔高了些,
“之前食堂免费,大家伙儿干活都不惜力,心里都念着他的好。
现在倒好,食堂吃饭要花钱,咱庄稼人干的都是力气活,干得多、累得快、吃的也多,谁还会像以前那样卖力?
大家伙儿心里都有杆秤,这食堂收费看着是省钱,其实是寒了人心啊!”他摇了摇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似乎还有满肚子的不满没说出来。
宋大娥比李振生大五岁,两人结婚早,刚结婚时李振生还有些孩子气,便喊宋大娥“大姐”,后来喊习惯了,也就一直没改过来。
宋大娥知道他的脾气,顺着他的话劝道:“就为了这事不值当。就算食堂不免费了,公司给的工钱高啊,不是还说有伙食补助嘛,比在别的地方干活强多了。
你甭管别人咋样,咱拿人家的钱,该出力就得出力,人家李哲好歹还叫你一声叔呢。”
“这不光是食堂的事!”李振生指着桌上的文件,气不打一处来,“你瞅瞅我拿回来的这些,都是公司新制定的规章制度,条条框框一大堆,我大字不识一个,哪里记得住?”
“这上面都写的啥啊?”宋大娥又拿起文件,手指在纸面上摸了摸,还是看不懂。
李振生凑过去,看了看文件标题的长短,拿起其中一张长标题的纸说:“这个叫《大棚种植手册》,还有一个叫《岗位说明书》。你说我种了一辈子地,啥庄稼没种过?
结果临到老了,还得照着这些文件种菜,这叫什么事?”
“行了,别怄气了。”宋大娥把文件迭好,放回桌上,“咱拿人家的工钱,人家让咋种咱就咋种,哪有那么多说道。
我去给你炒两个鸡蛋,晚上你喝两盅,睡一觉,啥烦心事都忘了。”
李振生咽了咽口水,眼神亮了些,又叮嘱道:“多放几个鸡蛋,炒得焦香点,我爱吃那味儿。”
“放心吧,保准合你胃口。”宋大娥转身进了厨房,灶房里很快传来了倒油的滋滋声。
李振生的心情稍稍平复,起身进了东屋。
他走到桌边,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在上面的红布,下面是一台黑色的收音机,外壳崭新锃亮,是家里的宝贝——这是大女儿红英高中毕业后,当了村里小学代课老师,用前三个月的工资买的。
他轻轻按下开关,收音机里传来一阵电流声,随后响起了廊方广播电台的新闻播报:“……当前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推进,各地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农民创办合作企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他靠在椅背上,听着新闻,眉头却还是皱着,心里依旧惦记着公司的那些事。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自行车的铃铛声,紧接着是“吱呀”一声开门的响动。
李振生探头出去,看见大女儿李红英骑着自行车进了院,车后座上坐着小儿子毛蛋。
李红英是村里小学的代课老师,毛蛋正在读小学,两人一个上班、一个上学,每天都能搭伴回家。家里还有一个女儿,在镇里读高一,平时住在学校,周末才回来。
“爹,我们回来了!”李红英停下车,把车支在墙根,毛蛋从后座跳下来,一溜烟跑进了屋,“娘,我饿了,有啥吃的没?”
“快了快了,鸡蛋马上就炒好。”宋大娥从厨房探出头,笑着应道。
毛蛋欢喜道:“哦,太好喽,能吃炒鸡蛋喽。”
没一会儿,宋大娥就把晚饭做好了。
一家四口围坐在餐桌旁,桌上摆着炒鸡蛋、炒土豆丝、玉米粥,还有二合面的馒头。
见丈夫脸色还没完全缓和,宋大娥对着小
第309章 内销-->>(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