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5章 迟早会国将不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陛,陛下!”

    当李靖与阎立德踏入咸池殿,目光触及御案上的物件时,两人顿时大惊失色,脚步都下意识顿住。

    只见李世民手中正把玩着一枚新式手雷,底部的麻绳被他捏在指间,轻轻晃动着。

    随后进来的温禾,瞥见这一幕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悄悄将脚步挪到一旁的柱子后头,只露出半个脑袋,眼神紧张地盯着李世民手中的手雷。

    这躲躲闪闪的模样恰巧落在抬头的李世民眼中,他先是对着李靖、阎立德摆了摆手,语气轻松:“药师、阎卿家莫慌,这手雷里的硝石已经取出来了,不碍事。”

    随即话锋一转,没好气地看向柱子后的温禾。

    “你个竖子,躲什么躲?方才在热气球上,你抱着一袋子手雷都不怕,到了朕这儿倒怂了?”

    温禾从柱子后探出头,脸上带着几分讪讪的笑意,连忙解释。

    “呵呵,陛下,主要是这新式手雷刚造出来没多久,稳定性还没完全摸清,您是九五之尊,还是小心点好,万一出点岔子,臣可担待不起。”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轻笑,随手将手雷放在御案上。

    一旁的高月见状,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目光死死盯着那枚手雷,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它会从案上滚下来。

    先前他在禁苑见过手雷爆炸的威力,那轰鸣声、飞溅的碎石,想想都让人后怕。

    “你和那些将士们都敢把它握在手里,朕身为大唐天子,又有何惧?”

    李世民语气轻描淡写,打量着眼前的手雷。

    “不过朕也好奇,为何这新式手雷无需明火点燃,只需一拉这麻绳就能引爆?你且给朕说说这里面的门道。”

    说着,他便将手雷底部的麻绳捏在手中,轻轻拽了拽,吓得阎立德连忙上前一步,声音都有些发颤。

    “陛下,陛下!万万不可轻动啊!此物危险,即便取了硝石,也怕有其他隐患!”

    “阎卿莫要紧张。”

    李世民笑着抬手制止他。

    “朕早就问过工坊的工匠了,他们说这手雷里的硝石、硫磺都已清空,只剩个空壳和引爆机关,不会爆炸的。”

    闻言,阎立德和李靖才长长松了口气,紧绷的身体渐渐放松下来。

    温禾也从柱子后走出来,凑到近前,暗中打量着御案上的手雷。

    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这手雷好像和平常用的没什么区别,可距离稍远,也看不太清细节。

    “说起这引爆的法子,莫非是和燧石有关?”

    李世民看向温禾,眼中满是好奇。

    此前他听工匠提过一句,说新式手雷的引爆不用火折子,而是靠石头摩擦。

    温禾点头,说道。

    “陛下说得没错。”

    “这手雷的底部藏着一个小机关,拉动麻绳,就能拔出里面的木销,木销一掉,里面的燧石就会滚落,与锯齿状的熟铁条相撞摩擦,产生的火星会点燃熟铁条锯齿上涂的硫磺粉,硫磺粉燃烧后,再引燃下方的硝磺麻线。”

    “而这硝磺麻线的另一头,原本是插在顶部的火药里的,一旦麻线点燃,大概五息的时间,火药就会爆炸,也就是臣方才说的‘轰’的一声。”

    说到最后,他还故意抬手做了个爆炸的手势,惹得李世民轻笑出声。

    “而这下方的木柄与上方的陶瓷用插捎连接,方便组装和填充。”

    李世民听得似懂非懂,却也觉得这机关设计得十分巧妙,连连点头。

    “这般复杂的机关,也亏得你能想到,不错,不错。”

    “这可不是臣想出来的。”

    温禾连忙摆手,笑着将功劳推了出去。

    “臣只是给工匠们提了个方向,真正琢磨出这法子的,是工坊里的工匠。”

    话音刚落,一旁的阎立德便上前拱手,对着李世民禀报道。

    “启禀陛下,此前高阳县子在工坊与工匠们讲解火药爆炸的本质,随后工匠们便动了心思,反复试验了月余,才最终确定了这燧石摩擦的法子,造出了这新式手雷。”

    “那个工匠叫叶大贵。”阎立德话音刚落,温禾便补充道。

    这个叶大贵就是之前察觉到火炮原理的那个年轻人。

    其实温禾自己原本并没有造拉线式手雷的想法。

    因为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这不可能做到

    一来他不懂如何制造雷管,二来大唐目前也造不出黄色火药,至于能引爆火药的雷酸汞,他只知道是由水银、乙醇和浓硝酸制成,可具体的比例、炼制的步骤,却是一窍不通。

    所以他只是在工坊里给工匠们提了个方向。

    没成想叶大贵竟真的另辟蹊径,还真给造出来了。

    有时候,温禾都不得不佩服这些古人的智慧。

    “是,是叫叶大贵。”阎立德说道。

    其实他根本没记住那个工匠叫什么。

    但既然温禾有意提起,阎立德便顺水推舟。

    李世民闻言,指尖摩挲着御案边缘,意味深长地看了温禾一眼,慢悠悠开口:“既然叶大贵有这般巧思,那便赏十贯钱,再……”

    “陛下!”

    温禾突然上前一步,出声打断了他的话,目光炯炯地望着御座上的帝王,语气带着几分急切。

    “陛下可听说过‘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典故?”

    说着,他竟学着御史奏事时的模样,拱手而立,摇头晃脑地念道。

    “传说春秋之时,孔子有两位高徒,一位名端木赐,字子贡,一位名仲由,字子路。鲁国有律法,凡能从诸侯之地赎回沦为奴隶的鲁人,可向国库申领赎金,子贡赎回鲁人后,却执意不肯受赎金,自以为行君子之事,可孔子得知后,却叹道‘子贡此举,错矣!’”

    李世民看着他这故作老成的模样,忍俊不禁,手指点了点他:“你住口吧!这典故,朕在你这般年纪时,早就能倒背如流了。”

    他放下手中的茶盏,接着温禾的话往下说。

    “孔子说,子贡不受赎金,看似高洁,实则断了鲁人赎奴之路,日后鲁人再见奴隶,若受赎金,便会被人比子贡的‘高洁’,若不受,又要自损家财,久而久之,谁还愿多管闲事?”

    “而子路救了溺水者,那人赠他一头牛,子路坦然收下,孔子却大喜,说‘鲁人自此必争相救落水者’,正因受赏不损品行,反能激励旁人效仿,是这个道理吧?”

    温禾连忙点头,语气更恳切:“陛下英明!臣正是想借这个典故说。”

    “叶大贵这般突破性的创造,只赏十贯钱,看似不少,可传出去,其他工匠会怎么想?”

    “他们会觉得即便累死累活搞出新技术,也不过这点赏赐,日后谁还肯花心思钻研?就像子贡赎人后无人再愿效仿一般,若是赏罚不相称,反倒会寒了工匠的心啊!”

    李世民挑眉,指着他笑道。

    “所以你是觉得朕赏赐太少,怕日后工匠们都不愿学叶大贵?可你可知,十贯钱,已顶得上寻常工匠三四年的月俸了,并不算少。”

    “那只能说明,眼下工匠的月奉本就不公!”

    温禾梗着脖子,语气不自觉拔高。

    “庸庸碌碌的富家子弟能纸醉金迷,勤勤恳恳为国家造军械、改良工具的工匠,却要为温饱发愁。”

    “那些搔首弄姿的歌姬能被众星捧月,受赏

第395章 迟早会国将不国-->>(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