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3章 我想做个好人,奈何这操蛋的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治病救人要大得多。”

    “不不不,孙道长谬赞!”

    阎立德连忙恭维道。

    “道长治病救人功德更大。”

    “阎尚书说笑了,贫道不过是……”

    “孙道长不必过谦,您的医术……”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吹捧起来,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温禾站在一旁,听得额头直冒黑线。

    说好的孙道长不趋炎附势呢?

    怎么一见面就成了商业互捧现场?

    他实在忍不住,高声喝了一声:“且慢!”

    这一声打断了两人的寒暄,阎立德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干笑两声,不再说话。

    孙思邈倒是神色淡然,仿佛刚才的互捧与他无关,只是看向温禾,等着他开口。

    温禾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道:“两位就不要再寒暄了,咱们今日还有正事要办,阎尚书之前一不小心被火药所伤,身上受了一些皮外伤如今已经处理过了,但还有劳孙道长帮忙诊治一番。”

    “另外还有几个工匠也受了重伤,其中一人腿骨断裂,阎尚书此次来,也是想请您去工部禁苑看看那些工匠。”

    孙思邈闻言,脸上的笑容瞬间褪去,神色变得格外郑重。

    “此事要紧,容不得耽误,阎尚书,随贫道去偏院诊治吧,那里有刚配制好的止血药膏,正好能用。”

    阎立德连忙点头:“有劳道长了。”

    三人一同前往学堂偏院,偏院内陈设简单,一张木桌、两把椅子,墙角的架子上摆着不少草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孙思邈让阎立德坐下,褪去上衣,掀开了纱布。

    只见他的左肩和后背有几处浅褐色的灼伤,皮肤微微红肿,还好之前已经处理过了。

    孙思邈温水清洗伤口,再取出一个瓷瓶,倒出浅绿色的药膏,用指尖轻轻涂抹在伤口上,动作轻柔却利落。

    “这药膏是用蒲公英、金银花、薄荷等草药熬制而成,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每日涂抹两次,三日之内伤口便能结痂。”

    孙思邈一边涂抹药膏,一边轻声解释。

    “另外我再给你开一副内服的汤药,你回去后让人煎服,能驱散体内的火药热毒。”

    阎立德感受着伤口传来的清凉,疼痛感渐渐消散,他忍不住夸赞道。

    “道长的医术果然名不虚传!方才还觉得伤口火辣辣的疼,涂了药膏后,瞬间就舒服多了,工部的那些医者之前只用草木灰,极其不舒服。”

    孙思邈笑着收起瓷瓶。

    “阎尚书过奖了,不过是些常用的草药罢了,医者治病,关键在于对症,而非药材名贵,工部的医者或许经验不足,但也绝非只会用草木灰敷衍。”

    阎立德却以为是孙思邈谦逊,有夸了一番。

    温禾听的只感觉浑身长满鸡皮疙瘩,连忙在一旁接口道。

    “好了,立德兄的伤已经诊治完了,咱们现在就去禁苑吧,那些工匠还等着孙道长呢。”

    闻言,阎立德不禁讪讪,起身请着孙思邈同行。

    三人收拾妥当,便朝着工部禁苑出发。

    马车行驶在秋日的官道上,路边的树木叶子已染上金黄,偶尔有几片落叶飘落在车辕上,平添几分秋意。

    不多时,马车便抵达禁苑工部的火药作坊。

    刚进大门,便看到几个身穿短打的工匠正在收拾地上的狼藉。

    破碎的青铜片散落在地上,还有些烧焦的木柴和布料,显然是之前火炮试爆失败后的残局。

    工匠们见温禾来了,顿时放下手中的活计,激动地围了上来,纷纷躬身行礼。

    “参见高阳县子!”

    倒是一旁的阎立德,都被他们忽视了。

    阎立德讪讪一笑,轻咳了一声吼,才应得工匠的注意。

    他们这才想着阎立德行礼。

    “见过阎尚书。”

    “咳咳,免了。”阎立德心中无奈。

    经过早上那一会,只怕日后他在这些工匠心中的地位,越发不如温禾了。

    阎立德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几分苦涩,他对着孙思邈做了个请的手势。

    “道长,受伤的工匠都在里面的偏房休息,劳烦您随我来。”

    孙思邈点了点头,跟着阎立德朝着偏房走去。

    温禾则留在原地,被工匠们围在中间,七嘴八舌地询问着火炮的事情。

    “还请县子指点,也不知怎的,那铜管突然就炸裂开来,是不是我等错了,那火药不该放入铜管之中?”

    一个年长的工匠率先开口,语气中满是自责。

    温禾笑着摆了摆手:“大家先别急,带我去看看你们造的火炮样品。”

    工匠们连忙领着温禾来到一旁的木架旁,木架上摆放着一根还没使用的青铜炮管。

    那是一根半丈长的青铜筒子。

    旁边还有一个拳头大小的铁球。

    温禾仔细的打量了一番,不禁摇了摇头。

    这工艺太粗糙了,内壁上还能看到几道细微的裂痕,显然是因为铸造工艺不过关,导致炮管强度不足。

    温禾伸手摸了摸炮管的内壁,指尖能感受到粗糙的纹理,他摇了摇头道。

    “你们看,这炮管的问题有三个,第一,内部太过粗糙,含有不少气泡,内壁有裂痕,青铜铸造时没有将杂质清除干净,留下了隐患。”

    “第二,炮管的长度和直径比例不对,火药爆炸产生的压力无法均匀传导,很容易在薄弱处炸开,还有这炮弹和炮筒之间的缝隙和松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们放置的火药比例肯定不对,否则即便工艺不过关,也不会造成炸膛。”

    工匠们闻言,纷纷低下头,脸上露出愧疚。

    这些问题他们并非没有察觉,只是急于试验,没成想竟导致了炸膛事故。

    温禾看着他们的模样,心中了然,又问道。

    “我听说,之前有人提出将火药放到青铜筒子里,靠着爆炸的威力推动铁球,这个想法是谁提出来的?”

    话音刚落,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工匠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低着头,声音带着几分颤抖。

    “是……是小人提出来的,小人以为,火药爆炸能产生很大的力气,若是把它困在筒子里,就能把铁球推出去,没成想……没成想竟是错的,是小人愚蠢,考虑不周,还请县子责罚!”

    温禾却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

    “你的想法没有错,反而很有道理,火炮击发的原理,确实是由火药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确实能推动物体运动。”

    “但是,你的做法错了,任何新奇的事物,都不能靠莽撞去尝试,即便是猜出了他的原理,也需要根据原理去分析,去深究,而不是一拍脑袋就动手。”

    他顿了顿,指着地上的青铜碎片,继续解释。

    “就比如这火炮,火药在炮管内爆炸时,会产生高达数千斤的压力,这股压力会均匀地作用在炮管内壁上。”

    “如果炮管厚度不均匀、有裂痕,加之火药过量,压力就会集中在薄弱处,导致炮管炸开。”

    “所以,你们在造炮管之前,要先计算火药的用量、炮管的直径和长度,确保炮管能承受住爆炸产生的压力,铸造青铜时,要清除杂质,保证炮管内壁光滑、厚度均匀,这样才能避免炸膛。”

    工匠们围在一旁,听得一脸茫然。

    这些词汇他们从未听过,只觉得晦涩难懂。

    一个年长的工匠忍不住开口问道:“启禀县子,我们这些人世代相传的手艺,都是靠着摸索和经验积累过来的,比如造犁耙,都是师傅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做,遇到问题再慢慢调整。”

    

第393章 我想做个好人,奈何这操蛋的时代-->>(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