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时间不等人。”陈默是真心感觉很紧迫了,毕竟已经是2019了,流氓头子要搞事了。
他顿了顿,然后又继续说道:
“EDA团队已经准备好了。
我们将采取‘贴身服务’的模式,我们的架构师将直接嵌入你们的设计团队,现场支持,现场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在真实的高复杂度设计项目中,暴露出工具的所有问题,同时也用最苛刻的需求,来牵引我们工具的下一步进化。”
姚尘风对此非常满意:
“好!就要这种力度。
终端这边也会全力配合,任何基于新工具新流程设计的芯片,流片回来后,测试验证优先级调到最高,我要第一时间看到真实的数据反馈。”
就在大局似乎已定之时,一位一直沉默的海思资深架构师举起了手。
他负责的是最关键的CPU核心设计:
“冯总,陈总,我有一个担忧。
全面切换工具链,尤其是在下一代高端芯片项目上,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新工具的稳定性、与现有知识产权核(IP)的兼容性、还有设计师的学习成本......
万一在关键路径上出现无法预见的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延期数月。
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更保守的策略?
比如,先在一些非关键的模块或者旧项目上进行验证?”
这个问题非常现实,也代表了一部分设计人员的担忧。
会议室刚刚火热起来的气氛稍微冷却了一些。
孟良凡摇了摇头,率先反驳:
“我理解你的担忧,但时间不允许我们‘保守’。
传统的设计-制造迭代周期太长,我们等不起。
新一代的PDK和AI设计工具,恰恰是为了缩短这个周期,降低迭代成本。
越是复杂的设计,越是接近工艺极限,它们的优势就越明显。
担心兼容性,那就去测试、去解决;
担心稳定性,那就让EDA团队驻场,出了问题第一时间修复。
我们不能因为怕摔跤就不学走路。”
陈默表示赞同,并提供了更具体的方案:
“李工的担忧很实际。
我们可以采取‘双轨并行,逐步切换’的策略。
工作组立即成立,全面启动。
但在具体执行上,我们可
第832章 会议决议-->>(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