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他抬起眼皮看了一眼早已经站出来的户部尚书傅友文、工部尚书秦逵、兵部左侍郎茹瑺三人,给自己定了定心:「好在前面已经有他们三个人强势出头了,我作为第四个……应该不太打眼吧……就算这事儿真闹出了大乱子……也还有北平的陛下兜镇场子,不慌不慌……」
和其他人不一样,任亨泰的底气,是此刻还在北平城里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即便知道这事儿幺蛾子大,更不知道要多招人恨,他思虑再三过后还是站了出来。
任亨泰暗暗深吸了一口气,用余光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开乾皇帝朱允熥,吐槽道:「这小祖宗可真会找事儿啊……」
而就在任亨泰的话音都还没来得及落下的时候。
又一人缓缓跨步出,他目光凛然地道:“启禀陛下,微臣杨靖附议!”
不错,正是刑部尚书,杨靖!
他平日里虽不那么热衷于议论朝务,可却是掌管着整个大明皇朝的刑名,平日多忙于审理各种大大小小的案件。
这种人的底细,自是在朱元璋手底下的时候,便早就被翻了个底朝天了,要真是行事上有什么不端,朱元璋也不可能让他坐在这个位置上。
此时当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也站了出来。
对于此人的站队,朱允熥反而毫不意外。
甚至可以说。
他站出来,是在意料和计划之中的。
他平日里在朝堂上斗心眼子的时候用得着此人的时候不算多,所以朱允熥和他实际上的接触也不多,可这杨靖同样作为六部堂首之一,朱允熥不可能完全不去了解考察这些工具人。
杨靖这人最出名的事儿。
就是审讯一名武官的时候,守门的士卒搜查这名武官的身体,结果搜出了一颗大珠子。面对这种情况,杨靖却不慌不忙地说:“伪也,安有珠大如此者乎(这是假的,哪有珠子能大到如此程度的呢。)”说完就把珠子打碎了。
也是因此,连朱元璋都赞不绝口,感叹称:“杨靖此举,有四善焉。不献朕求悦,一善也;不穷追投献,二善也;不奖门卒,杜小人侥幸,三善也;千金之珠卒然而至,略不动心,有过人之智,应变之才,四善也。”
这个杨靖掌管刑名,为人坚毅,任上还曾多次为许多冤狱平反——这样的人,他本身就会在这件事情上站在朱允熥这边。
所谓御人之道。
并不是一味地恐吓、利诱、以势逼人……
了解掌握其本心和脾性,同样可以在特定时候在自己所用,把一切形势掌握在自己预料之内。
而任亨泰、杨靖二人站出来的同时。还有更多的其他人也纷纷站出来附议。
其中有如今已经算是天子门生,早就因为朱允熥在《经济学》一道上的思路和见地而五体投地、心悦诚服的户部左侍郎郁新、户部右侍郎夏原吉这一票人:“微臣郁新/夏原吉/古朴/林承轩/王景辉……附议!”
五人如今都是户部举足轻重的人物,加上最先站出来的傅友文,相当于是大半个户部都是完全支持此事。
除此之外。
都察院不少人本也都是跟袁泰一个德行,还有六科给事中……全部都是「愤青」型人物。
他们一开始或许还顾虑这件事情带来的影响可能太大,更考虑到淮西勋贵会不会因此而搞出什么乱子,所以心中始终有些犹豫,不敢贸然站出来说道此事。
可现在一看……
特么的户部尚书傅友文、工部尚书秦逵、礼部尚书任亨泰太、兵部左侍郎茹瑺、刑部尚书杨靖——六部之中的五部,居然全部都先后站了出来。
他们哪里还甘心落后?这种大事,不得赶紧站出来掺和一波?
于是乎……
奉天殿上响起了一阵窸窸窣窣地官袍摩擦声、脚步声,以及一堆人义愤填膺的参奏声:
“微臣附议!此事该查!!”
“微臣也附议!此等伤天害理、丧尽天良之辈着实可恶!”
“陛下圣明!”
“附议……”
“
第706章 尼玛!这还怎么玩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