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8章 井满了,谁还许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亵渎神明”的芦苇荡,却在动手时发现了更让他们毛骨悚然的事——那些被芦苇遮蔽的竹片上,原本用墨汁写下的心愿字迹,竟在潮湿的空气中自行褪色、扭曲,最后化作一条条细小的、类似虫豸爬行过的痕迹,在岩壁上重新拼凑出不成句的呓语:“你要的……我忘了。”

    有人不信邪,怒而取来新的竹片和笔墨,刚劲有力地写下新的愿望,可笔尖刚一离开竹片,一阵怪风便从溪谷中吹来,将竹片卷起,精准地投入溪中。

    那座绿色的浮岛仿佛有了生命,缓缓转动,芦苇丛开合之间,便将那新的愿望彻底吞没,再不见踪影。

    三年后,此地再无人前来许愿,香火断绝。

    人们开始称这里为“忘川口”,来此的人不再是向山崖索取什么,而是学着对着那条静静流淌的溪水,将自己的心事一一说出,任凭流水带走,再不回头。

    而在更深邃,常人无法感知的地底,那庞大的、以菌丝形态存在的姜璃残识,清晰地感知到了一切变化。

    那枚由谢昭华投入井中的麦芽,像一把钥匙,彻底激活了悬浮于她晶核之上的空白指令集。

    指令集不再是死物,它稳定地悬浮着,等待着新的定义。

    姜璃没有强行引导它,她只是让自身的存在如同呼吸一般自然起伏。

    在每一次地下孢子云团的释放中,她都注入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共鸣。

    那共鸣的频率,源自她记忆深处最温暖的片段——谢昭华第一次为她点燃丹炉时,那火焰由幽蓝转为青绿的刹那,炉身的轻微震颤。

    这道携带着“温暖”与“守护”意味的频率,随着地下水系与菌丝网络,流经一片曾被旧功德系统标记为“无效情绪垃圾”的特殊地质层——遗憾矿层。

    当频率触及那里时,一块沉积了万年的巨大结晶,毫无征兆地崩解了。

    它没有化为齑粉,而是碎裂成无数微光尘埃,每一粒尘埃都舒展开来,呈现出信笺的模糊形态,仿佛一封封从未寄出、也永无收信人的信。

    这些光尘随着地下水四处漂流,它们穿过的山脉,流经的洞府,所到之处,奇妙的改变正在发生。

    一名苦修剑道三百年的修士在闭关中,忽觉心中那股“不成飞升,毋宁死”的执念变得异常可笑,他起身,将刻在石壁上的飞升誓词一剑削去,长笑出门。

    一位即将接任宗主之位的长老,在交接令牌的前夜,将令牌悄悄送还,独自一人去了后山,看了一夜的月亮。

    更多的人,只是在打坐时,会莫名地停下来,默默摊开手掌,一遍又一遍地数着自己掌心的纹路,仿佛第一次认识自己。

    璇玑阁中,谢昭华也发现了新的变化。

    某个清晨,她推开房门,发现庭院中的梨树落叶,不再像往常那样围绕着古井形成一个圆环,而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自发地飘向厨房的旧址。

    在那片早已坍塌的灶台废墟前,落叶堆成了一座微型的山丘。

    她不动声色,取来一只破了沿的粗瓷碗,在黎明时盛满了叶片上的露水,轻轻放在那落叶堆的顶端。

    翌日清晨,她再去查看时,碗中的露水已然不见。

    而在废墟的地面上,残留的湿痕竟勾勒出了半个歪歪扭扭的“灶”字。

    那痕迹极淡,阳光一照,便蒸发消散。

    从此以后,每至深夜,总有不知从何而来的湿痕蔓延至废墟的地面,绘出残缺的锅、碗、瓢、盆的轮廓。

    那并非任何灵力驱使,用灵眼探查也毫无异状,若细细分辨,便会发现那竟是叶脉中的汁液在夜间自然渗出而

第448章 井满了,谁还许愿-->>(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