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一块石头,这块石头通体是黑色的,其上有空洞,表面有很多颗粒。
“公子可知此物?”
衡看了一眼道:“这不就是你往火堆里放的煤石吗?”
章敬道:“取暖烹食都离不开火,这就是将来的财富。”
衡再一次沉默不言了,两人沉默地走了一段路。
万里长城真的很长,虽说是来戍边的,可是两人在长城的活动是自由的。
衡看着左右长城内外的风景,忽然道:“光是这么一块煤石,也看不出财富在何处,难道是让更多的人去挖煤吗?”
章敬又一次低下头,他也解释不出一个所以然。
从云中郡走到赤峰,两人走了好长一段路,用了将近一个月。
赤峰的长城是燕人修建的,当时此地常因燕赵两地的战争而常有兵马驻守,燕长城是为了抵御东胡而建,与西边的赵国长城连接,向东贯穿赤峰的松山。
沿途的烽燧与关城像是近来才被修缮过,沿着沐沦河还能见到正在河边走动的秦军甲士。
大抵是因东胡人北逃之后,此地的秦军多少有些慵懒。
寒冬刚过去不久,阳光终于有了些暖意,人们也自觉地变得有些慵懒了。
衡近来总是在思考父皇留下的治国理念,总在探究这个国家未来该如何治理。
这就像一道题,是题就有答案。
只要找到答案,衡就能知道以后要如何帮助父皇治理天下。
或许就连父皇也不知道以后国家的该如何治理呢,忽然有了这个想法,衡觉得自己有些自大了,这天下就没有能难倒父皇的事。
似乎这天下事,只要放在父皇面前,父皇就知道要如何处理,并且往往总能处理的妥善。
曾经,衡也听潼关的一些人议论过父皇,他们说父皇就不像个人,整天以治国为乐。
这里属于广阳郡的治理范围,衡与章敬本不想惊动这里的郡守,但无奈还是有人通风报信,告知了广阳郡的郡守。
这位郡守看着年岁四十有余,在众多郡守中也算是较为年轻的。
衡十分礼貌的行礼道:“见过郡守。”
“公子不用多礼。”那位郡守先是请两位来到长城下用饭食,而后介绍着他对燕地长城的布防规划,此地的烽燧都沿着黑里河与老哈河建设,在郡守的话语中,这叫做以河为塞。
当年的燕赵两地的人就是以河为塞,抵御匈奴人与东胡人的。
广阳郡郡守这里的将士们也都是射术极其好的。
此地的草原比之云中更加美丽,也更加广袤,长城下养着不少战马与耕牛。
按照丞相府发往各地的皇帝诏命,今年边关各地要实行屯田制,让边关种满粮食以养边军,减轻粮食运送的压力。
人们开垦田地用来固守边疆,用屯田的粮草让将士们不再挨饿,就算应对长久的战事也有充足的底气,一顷田地收麦三百七十五石,就是边军的底气。
衡想起了弟弟的来信,礼说他在拜丞相为师时,说起了当年父皇的事,为了践行丞相的理想,父皇立
第二百九十四章 屯田意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