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四章 屯田意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言罢,礼站起身就离开了郡守府,又道:“我回去了。”

    司马欣还在看着他文书,又道:“李将军,送小公子回去。”

    “末将领命。”

    李左车行礼,而后带着小公子出了郡守府。

    夜里的潼关城很安静,走在街道上礼见到了一群少年人,他们穿着名贵的衣裳,身边还有仆从陪着。

    李左车看了解释道:“那是赵佗大将军的孩子,是司正陈平带来的。”

    礼收回了目光,道:“陈平是坏人。”

    这是礼的认知,他听夏无且与爷爷说起过,陈平不是好人。

    李左车道:“末将以为陈平是不是好人不重要,他为大秦效力,并且帮助治理天下,这很重要。”

    礼颇为赞同地点头。

    北方的长城,中原各地已回暖,而北方在这个时节,依旧很冷。

    衡依旧身着皮甲,带着弓与剑,与章敬走在长城上。

    公子衡要沿着一直走到万里长城的最东方,再从万里长城的最东方开始一路走到长城的最西端。

    两人一路走着,衡一边走一边看着父皇的来信,并且思索着。

    章敬知道公子衡有一个本领,那就是一心二用,就算以前在磨豆腐的时候,公子也能够思考老夫子的问题。

    现在,公子衡就是一边看着书,一边在思考。

    在那一次去信的内容中,衡写了他对养民论的理解,按照孟子所言百姓足君孰不足,意为民富才是国强基础,孟子强调生产要按照自然的规律,耕种不违农时。

    但荀子又说制天命而用之,其意是在说倡导改变地利,耕种与发展不该受自然限制。

    这让衡想起了当年都水长禄在陇西大开荒,那时确实开垦了数万顷地,因此衡觉得荀子的理念是正确的。

    不过在回信中,父皇也说了,农耕需要趋利避害,但也不能丢了敬天保民。

    人力可以弥补天工的缺陷,陇西确实是一个典型。

    但麦种三升,粪五筐,水三溉,秋得麦一斛,这确实是不可变的生产规律。

    但与此同时,现在的农业是极其脆弱的,我们不能因一时的成功而失去了警惕之心。

    在信中,衡还见到了父皇说通过农耕技术的改善,提高田地的粮食产量。

    “我觉得关中生产就要到头了。”

    章敬道:“公子是觉得田地是有限的,多少土地养多少人口是固定的。”

    衡摇头道:“起初我也是这么想,但父亲说人不会一直留在一个地方,人口是会流动的,因此关中的土地就算是有限的,但人口依旧会不断涌入关中,而粮食也会涌入关中。”

    “此言不错。”

    衡又道:“齐鲁人士希望国家能够敬天保民,法家的信赏必罚,农人的趋利避害,这些都是国家需要的,可是土地是有限的,粮食也是有限的,现在的关中已很富有了,那关中要如何做,才能变的更富有?”

    章敬也低声言语了一句,道:“更富有?”

    说起这件事,章敬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他

第二百九十四章 屯田意义-->>(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