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九章 治国方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不急,等过了农忙时节再去也不迟。”

    “末将当即就能奔赴西北,不用休息。”

    听到对方的话,蒙恬抬首道:“好,即刻就去赴任,不得延误。”

    “是。”

    吕马童高声回应,就快步离开太尉府,如今匈奴已灭,中原各地多半近十余年不会有战事,而西北还有西域诸国。

    或许西北还会有战事,机会难得,吕马童怎会放过。

    蒙恬还坐在太尉府内,又拿起一卷南方送来的卷宗,又道:“章台宫可有消息送来。”

    “皇帝正在与右相商议南方的事,说是太尉随时可以觐见。”

    蒙恬站起身出了太尉府就走向了章台宫。

    自蒙武老将军过世,王贲告老之后,秦廷终于有一位年轻些的太尉了虽说五十余岁,但五十余岁的男子也正值壮年。

    章台宫内,扶苏正在与右相,陈平商议着安抚南方的事宜。

    扶苏常常牵挂南方,这与父皇的想法是一样,好不容易的稳定的南方,不能再出乱子。

    深知自己新帝即位,恐南方的两位大将军动摇,但如今的南方又离不开屠雎与赵佗,要是这两人不在南方了,换一个人驻守,不一定能够镇得住。

    陈平的话语刚说完,扶苏见到了站在殿外的蒙恬,便道:“让太尉入殿。”

    有内侍将太尉请入了大殿内。

    除了廷议或有必要时,扶苏会坐在皇位上。

    平时,扶苏都站在殿内,与群臣走得近一些。

    这大抵是长年处置国事以来的习惯,皇帝早已习惯了这么与臣子谈话。

    扶苏看着众人道:“按照右相的想法,朕还需要派更多的官吏去南方,将两位大将军权力分散。”

    冯去疾行礼道:“正是。”

    “陈平,你觉得朕如今不该请两位大将军回咸阳吗?”

    陈平道:“臣以为可以将两位大将军的子嗣都请入关中,世人皆知潼关有着天下最好的学识,让他们的孩子来关中读书。”

    陈平到底是陈平,他的每一个计谋都带着人性的底线,让别人的孩子来关中,说是读书,实则是为人质。

    陈平又道:“臣还知道,屠雎有六个儿子,三个女儿,赵佗有一弟,一儿一女。”

    如今陈平任职行人司正,掌握外交与情报,不得不说这人还真是称职,右相的眼光确实很独道,一眼就看出了此人的长处。

    扶苏道:“太尉如何以为?”

    蒙恬道:“末将,附议。”

    显然,蒙恬说出这话是有间隔的,似乎本想反对,但又咽了回去。

    再看眼前三人,扶苏道:“那就按照陈平的意思去办,此事若办得不好,南方一旦有乱……”

    陈平道:“皇帝可将臣放到南方,在两位大将军面前,自缢谢罪。”

    扶苏尴尬一笑,道:“也不用自缢谢罪。”

    陈平的脸色稍稍一松,却听皇帝的话语又传来。

    “若有意外,就去南方守一辈子。”

    “是。”

    扶苏又道:“好了,右相与太尉且留下,朕还有要事相商。”

    陈平十分识相的行礼道:“臣告退。”

    章台宫内,扶苏看着蒙恬与右相,又问起了如今的各地将领与赋税,律法之事。

    哪怕是没有登基之前,扶苏在帮助父皇主持国事时,就觉得这是两个老大难的问题。

    国家需要向更文明的方向转身,蜀地的雅安正在与羌人走动,这是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的好开头。

    而后,扶苏要在河西走廊开屯田制。

    对太尉与右相,扶苏说的只有这么多。

    而当太尉与右相都得到了旨意离开之后,扶苏走到章台宫的大殿前,阴沉沉的天空还下着雨,今年的雨水来得早,持续的也比往年更久,倒是雨量不大。

    早春的雨水还是有些凉,扶苏心中思量着,身为这个国家的皇帝,扶苏定下了维护一统,为民而治,以民本与维护一统为核心的治国方向。

    扶苏与蒙恬,右相说了建设屯田制与开禁互市的要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