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九章 治国方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刚从咸阳回来的萧何见到急急忙忙出门的刘肥,问向一旁的曹参,道:“今天他去读书吗?”

    曹参道:“他不是要准备太学府的考试吗?”

    萧何也想起来了,刘肥正在准备太学府的考试,等通过了太学府的考试就能在太学府任职,还能得到住处与衣食。

    如果过了考试,刘肥就能在潼关住下来,也不用与他们两人住在县里。

    萧何继续与曹参处置老秦军们的事,帮着他们找到家人。

    刚升任郡守的萧何就带着一群老秦军开始走访各县。

    寻找家人的过程并不顺利,就譬如说有的老秦军他们的家人都过世了,而家中就剩下了他一人,留下了十余亩田地,以后成家之后再把家建起来。

    萧何道:“三十余岁正值壮年,如今成家,不算晚,我可以帮你寻一门亲事。”

    那秦军行礼道:“多谢郡守,只是我还想祭拜家人,近来不想亲事了。”

    离家时,他是家中的独子,归家时爹娘都不在了。

    好在他还是壮年,萧何颔首又道:“如有困难可以来寻我。”

    这里本不是渭北地界,但萧何还是愿意帮助这些老秦军。

    余下的秦军们,萧何还是带着人一个县接着一个县的询问着。

    让这些戍边多年的老秦军归家是皇帝的旨意,萧何看着他们眼中迷茫的目光,从军中回来他们要开始耕种,甚至还有的需要自己搭建一处屋舍。

    这一次将士归乡的规模非常大,萧何刚帮着一队人找到了家,之后就来了另一队,越来越多的人从北方的长城回来。

    有人说新帝减少边关与各地的秦军,会造成隐患。

    但萧何觉得这种担忧是多余,皇帝旨意的确是让他们归家,但在归家前他们是有画押且承诺的。

    将来一旦有变,这些人又可以重新披甲上阵。

    更何况,现如今的大量兵力依旧留在边关与关中,只是各地的兵马更少了。

    新帝让他们回家,他们也承诺一旦形势有变,他们可以再一次为国家披甲上阵。

    皇帝减少各地的七成兵力,越来越多人口从各个要地离开,回到了家乡。

    走在关中的各县之间,偶尔也能见到多年不见的兄弟,还有夫妻相拥而泣,萧瑟落魄,只留一间空屋。

    吕马童来到了关中,他腰间配着青铜剑,骑在战马上朝着潼关而去,再去咸阳复命。

    来到潼关城前,吕马童要了一碗豆腐,再要了一张饼。

    豆腐脑入口,吕马童又看到了一群学子,聚在一起,听到他们的言语,似乎这群学子要在郑国渠边立碑,将以前开挖郑国渠的人们的名字刻在石碑上。

    吕马童三两口将碗中的豆腐与饼吃完,在潼关休息了一晚。

    翌日,吕马童就去了咸阳。

    二月,天还有些冷,田地里已有不少人在劳作了。

    在道路的两侧是大片的平原,平原上被分成一片片田地,田地里还有人在劳作,今年的关中农忙就要开始了。

    从早晨赶马到咸阳已是午时,吕马童到了城墙翻身下马,向守军递交了自己的验传。

    守备将军知道了吕马童的成都郡都尉身份,当即放行让人入城。

    从热闹的咸阳城街市走过,吕马童看到了宫门,在守备将军的引路下进入宫门,一路来到了太尉府。

    如今的太尉是蒙恬,执掌天下兵马,各地将士归乡,减少戍卒的大事就是太尉蒙恬在主持。

    验传放到了蒙恬桌边。

    吕马童抱拳行礼,余光注意到太尉正在看着一卷书。

    良久,大抵是半刻时辰,蒙恬终于写完了一道文书,让人送下去,而后拿起吕马童的验传,道:“成都郡的都尉。”

    “成都郡都尉吕马童,见过太尉。”

    蒙恬沉声道:“这些年奔波蜀中与桂林郡两地,辛劳了。”

    “末将职责所在。”

    蒙恬又道:“西北边军需要将领,你走一趟吧。”

    吕马童道:“末将领命。”

    蒙恬又道:“赴任

第二百八十九章 治国方向-->>(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