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四章 治国为乐的公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倒满了酒水,再一次一碰酒碗,抬头喝尽酒水。

    入秋的之后的皇帝还是勤理国事,这与以前没什么区别,有时就算是出去游猎,也会过问国事。

    有些国事虽说公子扶苏在办,但皇帝依旧会过问。

    章台宫内,皇帝正在翻看着各地的文书。

    而章台宫大殿的一侧,公子扶苏则坐在一旁,在文书上写着批复。

    公子自二十三岁任职少府令,至今已有四年了。

    今年的公子已二十有七。

    在宫里的旧人们眼中,公子扶苏似乎还是少年时的样子。

    看着还是当年的少年模样,可公子扶苏却已开始治理国家,正在主持国家建设了。

    章邯曾让人送来一幅地图,那时的地图就铺在章台宫的地上。

    那时的皇帝就双脚踩在那张地图上,目光盯着地图上的一切。

    当时也有不少在章台宫的宫人们见到了那张地图,见到了河西走廊的样子。

    章邯将军画出来的河西走廊,就像是一把从关中刺出去的剑,刺在了咽喉之处,让剑锋所过之处的敌人们胆寒。

    这就是人们第一次看到河西走廊的时的感受。

    不得不说公子扶苏身为少府令很称职,也十分有眼光,一眼就看中河西走廊的要害所在。

    如今章邯在河西走廊屯兵,蒙恬在北方养马。

    这两人都是极其谨慎的将军,这两位将军除非不出手,一旦他们出手,就会带来数不清的牲畜与人口,以及杀光数不清的敌人。

    扶苏写完最后一卷,坐在案边,道:“父皇,章邯已派人数次前往马鬃山查探。”

    嬴政颔首示意这个儿子接着说。

    “章邯将军觉得此时不该兵出马鬃山。”

    嬴政颔首道:“王贲也如此认为。”

    要论打仗,扶苏是真的不会,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办,这是秦律一直提倡的。

    蒙恬戍守长城多年,明白匈奴人的脾性。

    如今蒙恬就在贺兰山下放马,这位将军望着漠北的匈奴人,正在等待时机。

    章邯将军虽说以前有过一次兵进马鬃山,但也是在知道了冒顿的动向后,才动兵西进。

    当冒顿北撤之后,章邯又撤回了武威县。

    在章邯将军的论述中,一旦兵马继续西进,战线就会拉长,补给就会跟不上。

    若在西进的同时,冒顿的骑兵来一场闪击武威县,那时的秦军可真是两头乱了。

    因此,章邯没有冒进,并且做出了冒顿不出,他就不动的架势。

    其实这样也好,如此一来蒙恬将军与章邯将军就可以坐看着,今年的寒冬,多冻死一些匈奴人。

    届时,蒙恬也会将消息送来,田安每每听到这种消息,就会高兴地煮茶叶蛋吃。

    冒顿所面对的环境比秦军糟糕的多,如今的寒冬一年比一年久,关中倒能支撑,可对漠北来说,却显得更严酷。

    身为太府令,扶苏只负责徭役与治水,或者建设长城与新的城关。

    以及各郡县的城墙,哪里需要修缮,就需要少府令批复。

    大抵,少

第一百九十四章 治国为乐的公子-->>(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