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番外篇 相逢自有时(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学生们该解决生理问题解决生理问题,该起身活动起身活动。

    老师自己也喝了几口水。

    上课铃响起,大家各自归位。

    “好的,上节课我们讲了诗仙和诗佛,在这次宴席上写的诗,这节课我们先来讲诗圣杜甫。”

    老师继续讲述,声音依旧不急不缓,带着令人不知不觉入迷的力量。

    “我们先来通读一遍杜甫的这首《归京行》。”

    “烽火照九州,我亦在虏中。涕泪沾襟袖,日夜思旧宫。”

    “忽闻雷霆动,地脉出奇兵。旌旗拥幼主,草木皆甲声。”

    “贼徒惊溃散,扶我向旧京。归来认巷陌,墟里烟渐生。”

    “稚子犹持棍,老翁倚门迎。相对如梦寐,悲欢两难并。”

    “飘零逢圣主,长歌盛世回。安得随劲旅,一扫寰宇清?”

    “同学们,大家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样的?”

    “这首诗,没有仙人的飘逸,没有宰相的雍容,它更像是一幅用血泪与烟火勾勒的画卷,真实的为我们展现着当时的历史。”

    “这也是为什么,杜甫的诗总是被称为‘诗史’,因为,当所有人都在仰望凯旋的旗帜时,杜甫,却低下了头,看向了废墟中的炊烟,看向了劫后余生的人们。”

    “当天下陷入战火的时候,‘我亦在虏中’,这个‘亦’字,它告诉我们,在这场浩劫中,杜甫他不是隔岸观火的记录者,他就是千千万万沦陷于铁蹄下的普通百姓之一,这里的‘旧宫’,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长安宫殿,更是秩序,安宁与文明的象征,是杜甫当时向往的美好意向。”

    “也是因此,杜甫将地道形容成大地的脉搏,形容成生存的希望,而‘草木皆甲声’,既是歌颂平定叛乱的昭文帝有多么的高的威望和呼声,有多么的人心所向,也是描述着她给叛军造成了多大的压力,将王师归来,民心所向的氛围渲染到了顶峰。”

    “接下来便是杜甫这首诗里最细腻的部分,当战火将昔日的家园变得不可辨认,可在这样的境地里却仍有炊烟,那便不仅仅再是炊烟,而是希望的火种,是一条条鲜活的,被抛弃又被保下的性命,是真正的人间烟火。”

    “孩子与老人拿着自保的武器,倚门盼望着亲人的归来,盼望着太平的日子,而这其中,是

番外篇 相逢自有时(下)-->>(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