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论起来,曹操、吕布、袁绍、公孙瓒,九州诸侯谁没传出来过通袁的名声。
那号称和袁术势不两立的曹操,麾下的心腹大将,更是去一个,降袁一个,甚至连自家侄子都送入袁营当联络官,明显早谋好后路了。
这要说他一点没通袁,估计他自己都不信。
试问当今天下,谁人不通袁?
谁在乎啊!
主公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咱们远迈先人的大功业如何能行?
想他单福,本名徐庶,改名换姓,弃武从文,熟读兵法韬略,欲医天下之疾。
结果学成归来,就发现外面时代变了,说好的诸侯争霸,九州生民于水火,就等着我出山,择一明主济世安民呢?
怎么出来之后,已经一个茅坑一个坐,天下非二袁则归曹,各个麾下谋士如云,贤才如雨,挤都挤不下了?
且母亲常教自己忠君报国,今若从贼,其必以为耻,再不复相认。
而此三分天下之袁曹,不是伪王,就是汉贼,咋看都没一个好人。
再不然伪齐吕布,冢中枯骨,益州刘璋,守户之犬,凉州马腾,乌合之众,愣看不出一个能成事的。
他此番路过此地,本是实在没啥好选择了,打算去洛阳看看天子。
保不齐趁着曹操被袁术逼得倾巢而出,趁洛阳空虚之际,这位汉帝能有所作为呢?
不曾想路遇了一位刚从洛阳出来,要兵有兵,要将有将,仁义布于四海,德名广播九州,时人称之为“英雄”的野生刘玄德。
恰恰好,他正缺一位谋士,徐庶遂假名单福,主动来投,本欲观其是否为明主。
却被刘备那番【不论有才无才,能有向汉之心来投,备又何惜牵马坠蹬】的话语所打动,彻底归心。
他所以宁为鸡头,不做凤尾,而寻觅明主于玄德,不正是为了续三兴之炎汉,佐光武之伟业,成就远迈先人之大功业吗?
这咋也没想到,苦学多年,好容易出山,这第一次碰壁居然是撞自家主公身上。
玄德公作为主公哪都好,唯独这名声看得是有些迂腐了,咱们干的是匡扶汉室的大功业,纵使别人说咱们通袁,咱们不承认不就好了。
今天下通袁者众矣,指不定骂别人通袁的人身上,自己都不干净,谁又会去深究呢?
但没办法,自己挑的明主,含着泪也得认啊,总不能说因为自家主公道德底线太高,就抛弃他的。
心念电转之间,迎着刘备狐疑的眼神,单福眸光流转之间,又一次计上心头。
“主公多虑了,此间疏漏,我岂不虑?
只需届时主公亦执伪造之车胄通袁书信赴宴,抢在车胄发难之前,抢先发难。
以通袁书信斥之,并令张三将军顷刻动手,将车胄立毙矛下。
待车胄身死,我即率刀斧手出,以通袁书信责问主公。
主公不信,当即与我对照书信,发现皆是伪造。
那么事情就清晰明了了,此必袁术之阴谋计策也!
其目的就是使我等阻截吕布的兵马,自相内乱,而助伪齐军队能长驱直入,攻入帝都,使天子蒙难,大汉失辉。
主公与我发觉此事,当即恍然大悟,悔之晚矣,重归于好,一同向众人揭露袁术之歹毒用心,更为车将军哭之,声泪俱下。
诚如是,众人皆恨袁术之诡诈,而主公可尽收三军之心。
以为车胄将军复仇之名阻击吕布,破坏老贼袁术攻破汉都之野望,则三军谁不用命,主公何愁仁义之名,不传于天下哉?
何况一切都是袁术阴谋这个理由,就连对洛阳朝廷方面,主公也能有个合理的交代。”
闻听此计,刘备惊为天人!
方才小觑军师了,原来此计竟如此深沉复杂,玄机内敛。
以汉王袁术当世第一阴谋家的声望,凭区区两封伪造书信的手段,就使我等大军自相内乱,以助吕布攻势。
这种事传出去绝对有人信,甚至连曹操听闻之后,也得半信半疑,狐疑一阵,因为这事,袁术真就干得出来!
玩弄人心于股掌,操弄天下如偶绳。
这很袁术!
而自己呢?
我刘玄德不过是一个中了袁术阴谋诡计,思想不由自主,被迫误杀车胄将军的受害者罢了。
车胄将军死了,我也很懊悔,我也很伤心,但这事怎么能怪我呢?
都怪袁术!
反正自从袁术阴谋论大行其道,越传越广,不断被人添油加醋后。
现在摊上解释不清的
第三百三十五章 都怪袁术!-->>(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