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不为言语所动也!
但求一战,以速死耳!”
张辽闻此言,忽而朗声大笑,“高兄此言岂不为天下笑乎?”
“吾尽忠而死,汝背主投敌,天下若笑,也笑汝耳!”
“今齐王落败于轘辕关,生死不知,高兄若徒死于此地。
不但负齐王之重托,更使齐王失去唯一一位愿为齐国尽忠之臣。
若无高兄相助,使齐王身侧人心尽向汉,而不自知,汝心何忍?
齐王远征,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使娇妻美妾无所依赖,恐为他人所欺,汝心何愧?
高兄兵法娴熟,练兵之术天下无双,不思建功立业,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汝心何羞?
有此三者,汝安能速死乎?”
张辽滔滔不绝说着,见高顺神色几经变换,忙趁势劝之。
“今四面皆是汉军,兄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汉王。
汉王临行告我曰:【朕甚爱顺之才,亦感其忠义,若其愿降,可暂归汉统,助朕伐曹。
另使人打听奉先音信,如知何处,只需顺功绩点足够,可于功勋殿兑换【洗点卡】。
持此卡,可洗点重生,退出朕之麾下,重归一白身耳。
届时往投奉先,任其自由,绝不相扰。】
辽细思之,诚如是则一者可以保齐王家小,二者可留有用之身,三者可全忠贞之节。
有此三便,兄宜详之。”
高顺闻言,几乎难以置信看着张辽,感觉无法理解。
【洗点卡?】
他早听闻在汉国,无有功绩寸步难行,而只要功绩足够,汉王无物不允。
可他也实在难以想象,世上竟然还能有【洗点卡】这种东西?
只要功绩足够,就可洗点重生,以一白身,另投他人。
甚至这等投靠,还受到汉王的承认和保护。
那他现在坚持的所谓忠义,在汉王眼底到底算什么?
何其可笑!
汉王大门敞开,英雄来去自由。
可是他难道就不怕吗?
身为汉王居然默许这等麾下另投他人的举动,无有忠义为约束,他难道就不会害怕吗?
若人人都无忠义顾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他就不怕麾下人才,奔走大半,投奔其余诸侯?
是了,当今天下大势在手,背主降汉者众矣,而背汉者无。
甚至若果真有汉臣来投,诸侯的第一反应,也是汉王狡诈,此必阴谋也!
这一刻,高顺似乎已经能想象到,假使自己拼尽全力,赚够了功绩,兑换了这张【洗点卡】。
哪怕历经千辛万苦,真的找到了齐王,齐王的第一反应也定然是疑心猜忌,对自己更为忌惮以至于杀之。
而到了那一步,除了汉王自己又还能有什么别的出路呢?
前后对比,齐王汉王,高下立判。
此时此刻,雄主与庸主间的差距,第一次这般直观且明晃晃的摆在他面前。
汉王那等尽开汉国之门,使天下英雄来去自由,亦难逃朕掌中的气魄格局,窒息般压在高顺心头,使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所引以为傲的,他毕生所坚持的忠义,此时就仿佛被脱光了衣服,赤身裸体站在大庭广众下般难堪。
忠义?何其可笑啊!
任你来去自由,亦在掌中,无论忠与不忠,皆为汉臣!
“吾听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曩者吾不信,今见汉王,方知天有其命,地有其主。
此秦皇汉武之威仪,诸侯孰能敌之?
顺心悦臣服。”
张辽见状大喜,“高兄可是想通了?
与我同归汉营,今后又可把酒言欢.”
然而高顺却摇了摇头,眼神前所未有的坚定,出言打断了他。
“非也!
吾之忠义,在汉王目中,或许渺小如微尘,可笑如蝼蚁。
然,纵天有所命,地有所主,而人亦有所执。
这芸芸众生,非是他掌中玩物,操线傀儡。
虽多智如汉王,能掌天命,司时势,使世人震怖,深陷其谋,命不由己。
可忠义者,前赴后继,煌煌当耀千古。
青史昭昭,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下尽忠汉王,无有不臣之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