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52章 以身入局,殿试面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了紧张的备考。

    他本就天资聪颖,加之有备而来,对于儒家经典、史书记载乃至律法条文,都有相当的涉猎。

    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察觉到刘盈的偏好——这位年轻的皇帝,似乎对传统的繁文缛节兴趣不大,反而极其看重那些能应用于国计民生的“实学”,尤其是他带来的那些被称为“现代科学”的知识。

    阿提拉虽然对所谓“物理”、“化学”的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他凭借强大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将刘盈曾经透露过,以及他观察汉朝社会后总结出的一些“实用技巧”——比如更高效的记账方法、初步的几何测量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甚至是一些粗浅的杠杆和滑轮原理在军事上的设想——加以整理、润色,形成了一套看似自成体系的“格物致用”之说。

    在科举考场上,他引经据典而不拘泥,论述时务则切中要害,提出的某些观点,如改进驿站传递效率、优化边郡屯田之法等,虽细节处略显粗疏,但思路之新颖,视角之独特,令主考官们也为之侧目。

    最终放榜,“穆沙”之名,赫然位列三甲,这甚至还是他刻意藏拙的结果。

    在策论中,他故意在某些关键处留下些许瑕疵,没有将更惊世骇俗的想法和盘托出。

    他深知,过犹不及,一个来自西域的“天才”或许引人注目,但一个“完美”的天才,则必然引人怀疑。

    状元之位太过耀眼,他需要的是顺利进入权力视野,而非成为众矢之的。

    即便如此,“西域才子穆沙”的名声也迅速传遍了长安。

    人们惊叹于一个化外之人,竟对中原文化有如此深的造诣,更能学以致用,提出颇具见地的治国方略。

    最高兴的,莫过于郦商。

    这位汉家老臣看着自己亲自挑选的“女婿”如此争气,只觉得脸上光彩无限。

    他愈发确信自己的眼光没错,穆沙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能光大他郦家门楣,确保家族在新时代的延续和荣耀。

    他对阿提拉更加看重,不仅在生活上关怀备至,更开始在朝中故旧面前为其引荐、造势。

    然而,阿

第852章 以身入局,殿试面圣-->>(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