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4章《从猿到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物,现代人类与现代猿类拥有共同的远古祖先,‘人猿同祖’这一观点经过无数化石与基因证据验证,已是无可辩驳的科学定论。”

    马文庸凑过来,半开玩笑地问:“我听说达尔文不是无神论者,而是坚定的实证主义者。他当年乘坐‘贝格尔号’军舰进行了长达5年的环球航行,沿途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进行了大量观察和采集,回国后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震惊世界的生物进化论学说,彻底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是不是可以说,是他把人类从‘上帝造物’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的?”

    “何止如此。”青缘放下笔,若有所思地回答,“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等众多领域都产生了颠覆性的深远影响。但在他所处的时代,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领域能直接证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的化石材料还非常稀少,他只是基于海量的观察数据提出了科学猜想,并大胆预言了人类与古猿之间的亲缘关系。”

    马文庸又说:“我还知道,恩格斯曾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高度评价它对人类认知的杰出贡献。但他也指出,达尔文的理论过于注重动物属性的心智演化,忽略了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关键推动作用,这是一个重要局限。”

    鹤云飞一直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古猿的动向,这时插话道:“恩格斯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的,他强调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生产劳动的首要作用,所以认为达尔文只看重心智发展而忽视劳动价值的观点有失偏颇。我觉得应该用更辩证的新视角看待劳动与智慧的关系,两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马文庸赞同道:“队长说得对。劳动能促进智力发展,而智力提升又能优化劳动方式,两者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如果只强调其中一方面而刻意抹杀另一方面的作用,那么人类起源的完整进化链条就无从谈起了。”

    郭振虎下意识地摸出腰间的大烟袋,手指在烟杆上摩挲了几下,想了想又轻轻放回腰间,他显然意识到在这种需要隐蔽的环境下,抽烟很可能暴露目标,只好暂时按捺住烟瘾。

    郝小雨还是有些执着地问:“说了这么多,研究这些远古古猿对我们现代人类到底有什么实际好处呢?”

    “好处其实很多。”青缘认真回答,“比如通过研究它们的遗传基因,对比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基因序列差异,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追溯自身进化历程,搞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这个根本问题。只可惜受限于技术和化石保存条件,现在我们对古猿的基因信息还一无所知。”

    说罢,她抬头望向远处在树丛中活动的古猿群,眼神里充满了探究的渴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