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边防,文官驸马优化治理,实业家驸马则为大宋的军费、民生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实干家驸马更是得到所有的资源支持让他们搞研发,形成“宗室-权贵-实业-科学发展”四位一体的利益共同体。
赵寿对此看得极为透彻,他深知这些姐妹与驸马所构成的关系网,是比朝堂官职更难撼动的“隐性权力”。
因此,赵寿从未将公主们视作“外嫁之人”,反而主动维系这份亲缘纽带,对妹妹、妹婿多有照顾、帮助和提携。
久而久之,赵寿在公主与驸马群体中也积累了极高的声望。
这些皇子、驸马虽分属军、政、商不同领域,却都因赵寿的“亲厚”与“包容”,而选择支持和拥护他。
这种“以情换心”的经营,让赵寿将大宋新生代最强的权贵力量,牢牢绑定在了自己的阵营中。
如此一来,哪怕是再有野心、再有能力的皇子,也不敢公开与赵寿抗衡——毕竟在他们眼中,赵寿不仅是嫡长兄,更是能维护他们的大家长。
赵俣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想,‘太子虽无雷霆手段,却有容人之量,能将一众手握实权的兄弟、妹婿拧成一股绳,这份“团结”的本事,远比单纯的智谋更能稳固我赵氏的江山。’
而赵寿也始终清楚,只要他始终以宽和待兄弟姐妹,重用他父皇为他选择的大臣,待他父皇传位之日,便是他当上大宋皇帝,开启自己的大治之时。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箕地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赵寿将他的一众兄弟、妹婿叫到开京城来,大家庆祝一下箕地被大宋收复。
……
筵席上,一众皇子、驸马其乐融融,推杯换盏。
席间,有那消息不够灵通的皇子,问赵寿:“殿下,箕地大势已定,我等该何去何从?”
赵寿笑着答道:“先以稳固好箕地之事为主,亦要做好我大宋与女真决战,调你等去东北的准备。”
有那反应快的,问道:“我等?莫非殿下不去东北?”
赵寿不无遗憾地说:“我亦想去女真狗贼决战,奈何,父皇要亲自去前线坐镇,确保万无一失,我须得回汴京监国。”
众人了然。
是了。
他们的父皇是在锻炼赵寿这位大宋的储君在军事方面的能力。
但作为大宋未来的皇帝,更重要的还是处理朝政,而非开疆拓土,尤其是在,他们的父皇已经将大宋的版图扩张到了不输汉唐的情况下。
可以预想,等将来赵寿当上皇帝时,要做的,主要是守城和休养生息。
而且,老实说,赵寿的军事能力真的很一般,他人也有自知之明,从来不上前乱指挥。
这也是赵寿的一个优点。
至于之前赵寿大败王旭那场,都说是赵寿指挥的,实际上却是杨沂中指挥的,赵寿人上没上战场都两说。
现在看来,这应该是赵寿彻底离开战场前,特意刷的一个较为“耀眼”的军功,以便他将来继承皇位。
在这种情况下,赵寿也该回东京汴梁城,接受他们的父皇下一步教导了。
又有皇子问:“殿下,我家里想教我去皇子大陆开疆拓土,我想去东北与女真交战,不知该如何抉择。”
赵寿很有耐心地说:“何去何从,须得看你志向如何,若你想当将军,便去东北;若你想当官,在箕地,去东北,回朝中,皆可;若你想当诸侯王,皇子大陆机会更多。”
顿了顿,赵寿又主动说:“我家不比他族,父皇功盖古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又有子女千余,子女又生子女,人丁极度兴盛,家中不缺人才,故哪里皆无须我等牺牲自我勉强为之。你等所做抉择,可全凭自愿,无须忧虑高下,亦无须计较过错,最多不过重选罢了,所以你等莫因取舍而怀忧。”
一众皇子听言,纷纷点头,在心中盘算着各自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