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的交通与军事网络。
去年,一场暴雨让从云地到燕地的铁路陷入瘫痪。云地运往汴京的三百列火车煤,本计划由蒸汽轨道车运输,却因铁轨被雨水浸泡后路基塌陷,几十列火车困在居庸关前动弹不得。
都转运使吕颐浩,当机立断启用备用方案——他从燕云二地征集到了数万辆马车,又招募了大量的民夫,将车厢内的煤分装,由经验丰富的马夫牵引,沿着驿道旁的泥泞小路前行。这些战马蹄部裹着防滑的麻片,在湿滑的坡道上稳步攀登,即便遇到塌方路段,也能寻着山间小径绕行。
三日后,当铁轨仍在等待抢修时,运煤的马车已经完成装运,将那三百列火车煤运到了朝廷现调来的火车上,发往东京和江南,恰好赶上东京汴梁城和中原地区的供暖问题。
这场暴雨引发的交通危机,让大宋上下更清晰地认识到,工业革命初期的蒸汽交通工具,虽在平原与江河展现出强大运力,但在复杂地形与突发状况面前,战马依旧是不可替代的应急枢纽。
总之,虽然大宋已经开启了工业革命,甚至有火车和简易的汽车、拖拉机诞生,但在短时间内,战马仍旧是大宋所需要的财富。
最关键的是,历史上,耶律大石正是得了可敦城的二十万匹战马,才让他有了西征的“底气”,支撑他在中亚建立西辽帝国,延续了契丹文明的火种。
大宋要想征服草原,有了这二十万匹战马,绝对如虎添翼。
甚至可以说,有了这二十万匹战马,大宋都可以去收复西域,西征中亚,乃至欧洲。
这么一看,萧塔不烟还真是给赵俣献上了一笔大富贵。
见萧塔不烟说的是可敦城的那二十万匹战马,不论是赵俣,还是张纯,都认可了萧塔不烟所说的大富贵。
赵俣这个人,也是用人朝前。
见萧塔不烟有用,赵俣对她说:“来我这里坐。”
听言,萧塔不烟乖乖来到赵俣身边。
赵俣一拉,就让萧塔不烟坐到了自己怀中。
这时,赵俣才说:“可敦城这二十万匹战马固然不错,只是那里离我大宋数千里,中间又有草原沙漠,实难到达,爱妃可有办法助朕一臂之力?”
这也是辽朝都灭亡了可敦城那里还保留辽朝的数十万匹战马的主要原因,不然,这么一大笔财富,不可能没人去争夺。
萧塔不烟要的就是赵俣这句话,她就坡下驴道:“臣妾家族世代为大辽巡视草原,家中多人常去可敦城,可为向导,官家再遣一支大军一同北上,定能夺取可敦城,将战马牛羊悉数带归。”
萧塔不烟这么一说,赵俣哪还能不知道她这是在为其家族求情?
当晚,赵俣就让萧塔不烟侍寝,而且,只翻了她和张纯的牌子,没有第三个人,着实是好好疼了疼她。
次日,赵俣就升萧塔不烟为婕妤,并特赦了萧塔不烟的家族,而且将萧塔不烟家族的部分女性还给了其家族。
不仅如此,赵俣还接见了萧塔不烟家族的族长,也就是萧塔不烟的父亲萧立,跟他聊了聊可敦城的事。
可能是看到了赵俣的善意,也可能是接受了辽国灭亡、大宋将成为中原和草原霸主这个现实,亦或是不想其家族覆灭想重现其家族的荣光,对于赵俣所问的事,萧立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主动跟赵俣说了很多赵俣并不太了解的事,表明他和他的家族想要为大宋效力的态度。
这次见面过后,赵俣就因萧塔不烟怀上龙种有功而封萧立为防御使,萧塔不烟的两个哥哥也被赵俣封了閤门祗候。
赵俣还赏赐给萧塔不烟家族一片地,以及一万缗钱、一百匹布、牛马羊各一百,供其家族在大宋立足。
萧立很懂事,主动上表,其家族愿意派人当向导,引宋军去可敦城,取那二十万匹战马。
如此一来,就剩一个问题了,派谁去办这件事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