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秀,都不能让天下百官对他们言听计从;无论朝堂出现任何意外,都只能是臣子做的不对;
做皇帝,做亲政后的皇帝,不可能有错。
有错也不能认,认则有损皇威,必须是高高在上,让天下时时刻刻都依照他的意志去运转。
小万历对沈念经常在他耳边念叨的“朝堂不宜有党争、君意须依从民意、皇室俭约官员方能俭约”等主张,其实是不喜的。
他觉得沈念只会从臣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总是忽略皇家的利益,他这个皇帝的利益。
但目前,沈念依旧是小万历最信任、最欲重用的官员。
因为沈念提出的“让全天下人吃饱肚子”理念,让小万历觉得自己有成为贤君圣君的可能,且沈念有能力辅佐他治理好大明。
不过。
小万历决不允许沈念成长为像张居正那样柄国独权的首辅。
亲政之后,天下总揽朝纲,一呼百应者,只能是他。
……
七月二十日。
吏部尚书王国光呈递奏疏,提议裁天下冗官冗职策在南京尽快施行且裁革力度与规模皆应高于京师。
为防止南京官员裁革之时,雷声大雨点小,个别官员徇私以及反对者闹出乱子,他还建议朝廷派遣一名阁臣监管督办一番。
南京乃大明留都。
衙门与官职设置与京师几乎相同,但诸多官员却都非常清闲,有些人几乎处于半养老状态。
嘉靖初期,南京官有二百余员。
与明成祖朱棣迁都时留守南京的官员数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但当下已涨到了四百三十余人(万历会典数据)。
南京的冗官冗职非常严重,早就到了该清理的时候。
随后,张居正的票拟认同了王国光的提议,并认为“南京职务清简,官不必备,自后南京员缺,非紧要者,不必一一推补。”
此话的意思是:南京官职太多,但差遣职事太少,有官职空缺者,没必要全部补上,一些清闲官职,可以空着。
此外,张居正推荐内阁阁臣殷正茂前往南京监管督办。
他推举殷正茂。
一方面是因殷正茂的脾气最适合做此事。
另一方面是殷正茂很快就会致仕,无惧得罪人,而王锡爵、申时行、沈念三人担任阁臣的时间还长着,不适宜做这种得罪太多官员之事。
然而此票拟送到小万历的手中后,小万历主张沈念前往南京监管督办。
理由是:殷阁老年迈,不宜奔波,沈卿了解南京,更无门生故旧牵绊,执行此事最佳。
张居正看到此批复后,自然能猜出小万历是如何想的。
他就是想让沈念多得罪一些官员,然后在阁臣之位上多一些波折,最后他来为沈念撑腰,彰显皇权。
这都是嘉靖皇帝玩剩下的。
但目前的小万历,已不是那个曾经该骂就能骂的小孩子了,他的理由很正当,张居正总不能称他故意让沈念在官场树敌。
内阁值房内。
张居正与沈念相对而坐在一张茶台前。
沈念为张居正倒上一杯凉茶,道:“陛下有陛下的想法,自古以来,没有一位皇帝能容得下能号令百官的臣子,恩师您在官场不也是仇敌无数,无所谓了,只要能办成事情就行!”
沈念表现得很豁达。
他了解小万历,知晓小万历与曾经的嘉靖皇帝越来越像,爱钱爱权,将自己与皇室的利益看得远比天下人重要以及喜欢玩弄帝王心术。
这可能是骨子里带的。
也可能是朱家的皇帝们都秉持着这种思想。
做臣子的,讲再多课,说再多道理,也难以让其改掉这种思想。
毕竟,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看,他也需要安全感。
这是一名阁臣必须要顾及的,一旦破坏了皇帝的安全感,那距离倒霉就不远了。
张居正有当下之权势,全仰仗小万历年幼未能亲政。
张居正无奈地点了点头。
如今的小万历已比登基后就摆烂的隆庆皇帝要强多了。
他只希望小万历经历过一些事情,亲政之后,能逐渐明白什么是国之大计,一名贤明的皇帝到底该如何驾驭朝堂百官,如何恰达地治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