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想看一看群臣之意再做决定,只是不想背下“君王寡恩”的名头。
小万历对此策乃是默许的。
但他希望京师百官能主动呈递奏疏支持此策,希望一些自认会被裁革的官员能向衙门主官自请裁革。
京师内的聪明官员还是很多的。
午后,通政使司大门前,热闹得如同正阳门下。
许多衙门的官员都学着户部,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态度,组队呈递奏疏,支持裁天下冗官冗职策。
其实,每个衙门派一名胥吏呈递奏疏就行。
但官员们若不郑重表态,那就是逆大势而行。
这里面,显然是有违心支持的且数量还不少,但在这种状态下,反对等同于自绝仕途。
他们可以为维护小万历而得罪五大阁臣,也可以为维护五大阁臣而得罪小万历,但没有人胆敢同时逆小万历与五大阁臣共同的意思。
……
七月十五日。
五大阁臣再次上疏,请求施行裁天下冗官冗职策。
具体规划是:今年先在两京与内廷施行,计划年底完成。
另外,令十三省各布政司主官和御史以及兵部与各个卫所将领,查验地方文武官考绩,计划于明年年底,全面完成裁革冗官冗职任务。
小万历亲自批复,先称此策令他很纠结,几乎是夜不能寐,而后同意后,又交待吏部必须依照考绩谨慎处理,只裁冗官冗职,而不可负一名贤臣良将,另外要对裁革的官员做好安置……
此批复一出。
便意味着京师与内廷的裁冗官冗职策要开始施行了。
吏部眨眼间成了整个京师最忙碌的衙门。
他们需要根据京师官员的考绩制定裁革标准,并草拟出裁革名单,然后交由各部衙门的主官。
最后,便是各个衙门主官拿主意,确定裁革的官员名额。
这时候,心情最糟糕的是都察院与六科。
都察院在京御史与六科科官要先负责监察在京诸衙门的裁革官员事宜,防止某个衙门任人唯亲,私减名额。
之后,他们也需裁减官员,并且是由小万历亲自监督。
一名科官曾上奏称:科道官越多,京师官场风纪越好,科道官不应被裁革。
然后,还不待小万历与内阁有反应。
其他衙门的官员便纷纷上奏驳斥此理由,称目前科道官监察过密,京师科官为考绩,屁大点事都能呈递奏疏,地方官场的迎来送往也皆是御史引起的,最该裁革的就是科道官。
由于驳斥者太多,提供的事例又多,那名科道官只好撤回奏疏,然后不敢再有异议。
与此同时,内廷也忙碌起来。
在内廷二十四衙门,冯保几乎是一言堂的存在,不过他也要向小万历与两宫太后汇禀。
他大概率会徇私,会多留自己的心腹,但也定会裁革诸多冗官冗职,让内廷官恢复到正常数量。
沈念对他徇私并不在意。
因为冯保对小万历还是没有歪心的,内廷官,最重要的是忠诚,而内廷安稳,对前朝而言更是大好事。
……
午后,文华殿内,甚是阴凉。
小万历坐在一张木榻之上,悠闲地吃着冰镇葡萄。
一旁放着一册书籍,名为:世宗实录。
最近,小万历一直都在学习嘉靖皇帝的驭臣之道,越学越兴奋。
在他眼里,他的爷爷嘉靖皇帝无所不能,是他学习帝王心术的最佳模板。
大礼议时,打击旧臣,培养新臣,迅速树立起绝对的皇权权威。
之后,对任何臣子都是时而敲打,时而勉励,让臣子一直处于皇威之下,不敢有一丝懈怠与异心。
在后期,培养出严党与(清流)徐阶两大对立阵营,让官员相互制衡,而他高居龙庭,只担当仲裁者。
即使多年不上朝,也能轻松掌控天下,独揽朝纲。
小万历这次在“裁天下冗官冗职策”上,将五大阁臣推到前面,当他看到京朝官们并非是对五大阁臣唯命是从,直到内廷宣布裁冗官冗职后,才知他的心意后,甚是兴奋。
此策施行后,必然有诸多地方官抨击辱骂五大阁臣。
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
无论五大阁臣
第0305章:小万历:读世宗实录,修帝王心术,学驭臣之道-->>(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