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随着张居正将地方上诸多县乡官吏在一条鞭法外巧立名目、谋取私利与火耗银出现的情况公布。
满朝官员讨论声不断,纷纷呈递奏疏表态。
令五大阁臣皆没想到的是——
所有官员都支持火耗银的合规化,但绝大多数官员对“底层官吏巧立名目谋取私利之事”的态度却与五阁臣达成共识的“严厉打击一条鞭法之外的所有苛捐杂税”的态度截然相反。
呈递奏疏者,有近乎八成的官员都认为地方底层官吏当差不易。
朝廷对一些“田赋上的私立名目”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常例”存在,不然底层官吏无法当差,县乡必会生乱。
官员们由此事还延展到了对“乡里官吏当差难”话题的讨论。
诸多有过地方从政经验的官员都称:地方县官,位卑,禄薄,力小,差事重,全凭“常例”维持体面,全凭“常例”使得三班衙役、六房书吏愿为官府出力。
一条鞭法施行后,地方上诸多常例消失。
若再严打“私加之名目”,那等同于令那些底层胥吏无饭吃,他们定会闹事且会影响到朝廷收缴田赋的进度。
简而言之:必须要为底层官吏存留谋取常例(灰色收入)的空间。
……
沈念翻阅过这些奏疏后,很快就推断出了这些官员的心思。
一言以蔽之,人人皆从自身利益出发思考问题。
官员们全都支持火耗银合规化。
主要原因是百姓缴纳的折银田税乃天下官员俸禄的来源,银两损耗若不摊派在百姓身上,将会影响到他们的俸禄发放。
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士大夫官员们自然都愿将其合规化。
至于近八成官员力挺地方官员乱加名目,私下获得常例(即灰色收入)。
乃是因他们也是常例的受益者。
大明官员不靠俸禄而靠常例养家,已是天下共识,许多官员一年所得之常例甚至能达到年俸的十余倍。
朝廷若刮起一阵“取消常例”风,那几乎是剥夺他们为官最大的特权。
他们表面上同情底层官吏、实质上是为了“常例”能长存,保障他们在以后的日子能继续敛财。
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到俭难。
很多官员已认为,常例是他们为官的正常所得。
……
这一刻。
沈念思索的是,如何才能令百姓不用承担火耗银?
在他心里,新政定下的是一条鞭法便必须严格执行一条鞭法,即使多出一条如牛毛般粗细的“小鞭”,那也算不得一条鞭法,必须对私加名目予以摒弃。
百姓折银缴税,若碎银成色不足、杂质过多,那是百姓的问题。
但白银运输熔铸中的损耗,实不该由百姓来承担。
“能不能由朝廷来承担呢?”沈念喃喃说道,思索着如何解决火耗银和田赋常例钱的问题才能使得百姓利益最大化。
……
六月初三,清晨,常朝朝会。
文武百官齐聚皇极门下。
今日朝会,主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一条鞭法外的常例(灰色收入)是否应被朝廷默许的问题。
至于火耗银,因目前的上奏者都支持合规化,若无人再提,便不会再讨论。
在小万历的示意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率先站出。
“近日,朝堂百官皆在讨论因一条鞭法施行而衍生出的田赋常例,甚至讨论到了乡里官吏当差难的问题,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良策在取消田赋常例的同时,又能保障底层官吏的生计,保障乡里稳定,大家都畅所欲言吧!”
张居正的用词非常精准。
他称“田赋常例”而非“常例”,意指今日讨论的主要是施行一条鞭法后的农田赋税常例,而非所有的官场常例。
常例,遍布于大明官场的角角落落。
最普遍的是田赋常例,胥吏得利最多,此外还有诉讼的笔墨费、商人办事的茶水钱、文本盖章的诉讼费用等等。
而最大头、额度最大的一定是京师中逢年过节时的常例,如底层官员或商人面向高
第0297章:沈一贯献策!火耗交公,以厚赏代常例-->>(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