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的死讯,并且毫不掩饰地怂恿魁头争夺鲜卑大人之位,也表明了大汉对于他的支持之意。
    和连虽死,却并非没有子嗣,而是留下了十四岁的独子骞曼。
    尽管鲜卑、匈奴等草原部族都有兄终弟及的习俗,但那是建立在君主子嗣未成年的前提下,优先继承者都是君主的子嗣。
    而鲜卑人以十五岁为成年,为了整个部落的生存和未来,未满十五岁的鲜卑男丁是根本没有继承权,哪怕是骞曼这个鲜卑大人的儿子,也同样没有继承权。
    骞曼没有兄弟,檀石槐也没有其他子嗣,因此鲜卑大人便只能由同族的其他男丁来继承。
    拥有第一顺位继承权的,自然是檀石槐的长孙魁头。
    作为素和氏(檀石槐本族姓氏)长房一脉的儿子,他的父亲本来就是檀石槐属意的继承人,只不过他暴毙而亡时,魁头也是十四岁的未成年男丁,并没有继承权,所以才会转由和连继承。
    却不想如今命运轮回,和连的儿子也体会到了他当年的境况,魁头反倒是有了名正言顺夺位的机会。
    魁头虽然拥有最为正统的继承权,但要在鲜卑内部动荡甚至分裂之际顺利继承鲜卑大人之位,也是有着许多难度的,免不了要动一番刀兵。
    因而魁头在大惊的同时,却并没有被这份喜悦冲昏头脑。
    魁头自然有争位的野心,但更多的是对大汉的警惕,尤其是朝廷这些年在并州、幽州、凉州北部都部署了大量的军队,甚至放出风来要北伐鲜卑。
    不过程昱的解释是,北伐鲜卑只是天子扩军的借口。
    魁头虽然是鲜卑人,但受檀石槐影响,他对中原文化也有着一定的了解,在他眼中似乎中原汉人要做什么都要师出有名,哪怕是掌握着无上权力的皇帝也必须遵守这样的规则。
    当然,程昱也向魁头提出了大汉扶持他所需要他付出的报酬,也就是对大汉在西域利益的保障。
    大汉随着国内的动荡以及凉州接连不断的叛乱,尽管十年前敦煌太守马朗还能率领焉耆、龟兹、车师等西域诸国军队共四万余人,讨伐篡了疏勒王位的疏勒贵族和得,但大汉对于西域的控制力已经越来越薄弱。
    就连西域都护府都不得不随着凉州一次又一次的羌乱而搬迁,将治所迁至昔日的驻地柳中。
    现如今大汉实际掌控的西域范围,仅有戊己校尉部驻扎的车师国和宜禾都尉部驻扎的移支国,但这两国亦是蠢蠢欲动。
    不过上一次凉州羌乱中,大汉表现出了足够强大的战力,重新震慑住了车师国和移支国,就连过往断联的西域诸国也都纷纷遣使来贺,并奉上礼物朝见了刘辩。
    程昱向魁头表示,当今的大汉天子是一位年轻人,年轻有为又渴望足够的建立功业来巩固地位。
    但大汉天子对于贫瘠的草原并没有兴趣,而是希望能够得到富饶且肥沃的西域,所以大汉天子只是打着北伐鲜卑的名义练兵,实际上只是想要重新收复西域,希望鲜卑不要再插手西域。
    最终,以程昱为首、卫觊为副的使团与魁头一方的鲜卑高层,进行了坦率的交流,对于一些关心的话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增进了双方的了解,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大汉会扶持魁头上位,支援魁头一批兵器、甲胄,以快速武装出一支精锐,并许诺日后优先从魁头所部购买马匹等牲畜,而大汉则是优先向魁头所部贩卖陶瓷、漆器、茶叶、丝绸等高消费
第三百六十二章: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