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92章 一二四零年的大灾,检验赵朔汗国的成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浙江、江西的台、衢、婺、饶、信诸州饥荒。

    当时,王伯大以国子正外放知临江军,为使赈荒粮款能给实惠于灾民,特设立荒政局,聘请有识之士,研讨古今赈济办法,清理户口,以红、黄、黑、白为标志,划分灾情等级,张榜公布,使救济做得既快又好,救活了众多灾民。

    灾民感其德,编民谣说:“红黄黑白环,甲乙丙丁户。若非王知军,饿杀人无数”,为王伯大立生祠十三所以纪念。

    当即,别之杰心中一动,道:“你的意思是,利用今年的旱灾?我们可以宣传,是因为赵朔在扶桑杀戮过多的缘故?”

    自从今年年初以来,浙江福建就干旱少雨,夏粮已经大面积的歉收。

    不过,由于实行了均田制,百姓们也有些积蓄,官府又从北方调了一些粮食过来,社会上并没有起什么波澜。

    就连粮食商人都懒得囤积居奇。

    再说了,天灾这玩意儿,几年或者十几年就会来一次,人们也习惯了。

    王伯大微微摇头,道:“现在这场旱灾算什么?官府尽可以支应。别说现在没饿死人了,就算饿死百八十人,又算得了什么?”

    戴庆炣道:“那你的意思是……”

    王伯大道:“现在只能算是小灾,但是大灾是有规律的,大概三四十年就会来一次。算算年景,差不多也该到了。你们想,现在是夏天,这场旱灾,还没有缓解的迹象。如果这场旱灾是那种大灾,不但继续持续下去,而且范围继续扩大呢?”

    “还有最关键的,久旱必有蝗。如果蝗灾和旱灾一起来呢?如果福建和浙江直接绝收,其他地方也受灾不小,赵朔能不焦头烂额,民间能不怨声载道?”

    啪!

    郑采听到这里,激动地猛拍了一下几案,道:“还有呢!为了征扶桑,赵朔从江南调走了大批的粮草,恐怕官府能够赈灾的存粮,已经不多了!如果果真有大灾,再把此事和他在扶桑杀戮过多联系起来,我看他的脸往哪搁!如果饥民四起,攻城略地,那就更好了!”

    王伯大道:“不管下半年有没有这场旱灾,咱们有备无患!我这就开个粮食铺子,多囤粮米!到了那时候,不但能看赵朔笑话,还能大大赚上一笔!”

    “我本来就有两个粮食铺子,也这么干。”郑采附和道。

    戴庆炣道:“除了开个粮食铺子外,我还要写信给亲朋故旧,一起屯粮!反正亏也亏不了多少钱,赌对了却能大赚一笔。”

    “就这么定了!”

    王伯大冷笑道:“赵朔能马上夺天下,能马上治天下吗?他开辟新朝,却不用吾等。这次,说不得,他就要吃一个大亏!”

    别之杰附和道:“就是这个道理!赵朔征了扶桑有了钱,但他变不成粮食来,看他这回怎么办?”

    ……

    ……

    与此同时,中都城,皇宫内。

    “其实,去年和前年,福建和浙江已经有旱灾的迹象了,还有小规模的蝗灾。只是父王实行了均田制,减免了江南的苛捐杂税,百姓们反而感觉日子比以前好过一些。”

    “对于今年福建和浙江的旱灾,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啊!”

    赵赫面色沉凝地提醒道。

    今年上半年,赵朔还在扶桑。对浙江、福建旱灾的赈济,就是赵赫主持的。

    王伯大等人毕竟只是在杭州道听途说。

    浙江和福建的灾情,比他们所了解的要严重的多。

    但是,赵赫和耶律楚材处置得当,救灾及时,又发下了足够的粮种,让几乎所有人低估了上半年这场旱灾的威力。

    赵朔穿越前又不是历史学家,对今年的灾情会不会继续扩大并不清楚。

    事实上,在历史记载中,光是今年上半年的旱灾,就让南宋朝廷顶不住了,赵昀下了罪己诏。

    下半年的灾情更是严重。

    在南宋的都城临安,“饿者夺食于路,盗于隐处掳掠卖人为利,市中杀人以卖”“日未晡,路无行人”。

    临安都这德行了,其他地方的惨状可想而知。

    不过,有备无患。

    赵朔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他微微点头道:“我们的国家那么大,时间久了,有大规模的天灾发生,简直是一定的。”

    “不过,也无须太过忧心。大禹治水,是华夏的根基之一。遇到大灾大难,朝廷如果处置得当,不但不会降低朝廷的威望,反而会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如果今年果然有一场罕见的大灾,那我们就坦然应对吧。正好借机检验检验朝廷的实力,让天下人看看我建立的帝国的成色!”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